教学设计示例
20、画风
教学目标
l、学会“卫、丹、艺、旗、擦、斜、男、显”这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勤观察、勤动脑的习惯和能力。
5、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6、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发现大自然的美;积极动脑,学会创造美。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不断创新的意识。
2、了解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你们能用自己的画笔把风画出来吗?(板书课题 画风)
2、看到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通过发散思维,引起学习的兴趣。
(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读音。可采取同桌互查、老师用卡片检查的办法。
3、检查、指导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流利。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进行交流释疑,整体了解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l)指名读,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李卫、丹丹、小艺在一起画画。)
(2)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要读出李卫、丹丹、小艺在一起画画的高兴心情。
过渡:他们画画时遇到了什么难题呢?是怎样动脑筋解决难题的?
2、学习第2-8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带着上面两个问题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他们遇到了什么难题?为什么?(怎样画风;因为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3)三个小朋友是怎样动脑筋解决的?
(小艺最先想到了办法,她画了飘动的旗子,在她的启发下,丹丹画了弯弯的小树,李卫画了斜斜的
雨丝。小艺又画了转动的风车。)
(4)讨论:为什么他们画的这些景物能表示风?
(5)分角色朗读课文。要读出三个小朋友会画风后的高兴心情。
3、自读第9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讨论。重点理解最后两句话,想象风姑娘会怎样夸奖这三个爱动脑筋
的孩子呢?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中三位同学的创新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画风的?
2、这三个小朋友有什么值得同学们学习的地方?(细心观察、不断创新、团结合作。)
(二)识字、写字,读写词语
1、比较:
卫一上 丹一舟 男—果
2、识记字形:
卫:笔顺是:
丹:中间一横要长些,第三笔是点。
擦:右半部分中间笔顺是:
斜:左边“余”字上边的捺变为点。
旗:笔圆较多,可分“方、 、其”三部分记字形。
3、指导书写。
(三)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你能画风吗?动手画一画,再把你画的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画。看谁画得好,说得好。
(四)总结
学了这一课,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遇到困难不退缩,勤于动脑,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平时还
要注意观察生活。)
随堂练习
1、读课文,填合适的词
( )画画 ( )旗杆 ( )的小树 ( )的雨丝
2、要是你像小鸟、蝴蝶、蜻蜓、飞机一样,有一对翅膀,你想干什么?发挥想象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