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什么是速度——时间图像,知道如何用速度——时间图像来表示速度和时间的
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的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能从速度——时间图像上直接读出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并能求出位移.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像的特点及物理
意义.
4.领会用速度——时间图像处理运动问题的优点.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 s-t图像与 v-t图像的对比,让学生参与活动和自学讨论的教法,培养学生
的能力.
2.利用 v-t图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德育透点
教学过程中,渗透图像这种方法处理问题的优越性在于可以直观、清楚地表示出运动物
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便于从总体上认识运动过程的特点,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
的能力.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对 v-t图像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图像的自然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师通过实验引入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2.通过讲解阐述 v-t图像的特点和意义及应用.
3.利用适当的例题进行训练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
2.难点
怎样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
3.疑点
通过 v-t图像求位移.
4.解决办法
通过实验数据得出 v-t图像,使学生明确 v-t图像的物理和几何意义.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带有刻度的长木板、金属小球.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匀速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其运动特点.
2.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数据测量,找出各组数据,利用描点法绘制 v-t图像.
3.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图像的特点及物理意义.
4.学生板演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本节为后面研究匀变速运动的规律作准备,使学生掌握用 v-t图像表示运动物体的速
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方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 v=s/t是不变的,即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如何用图像来
反映这种运动呢?
(1)匀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 v,横轴表示时间 t,作出的 v随 t变化的图像
叫速度一时间图像,简称 v-t图像.
演示:让金属小球沿水平放置的木板运动,运动速度几乎不变,可看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 v=s/t,若测得 v=0.5m/s,作出小球运动的 v-t图像.
根据小球的运动可得下列数据,把各组数据用描点法作在图上(如图 2-4所示)
运动时间 t/s 小球速度 v/
m·s-1
0 0.5
1 0.5
2 0.5
3 0.5
4 0.5
图 2-4
可见:匀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 t轴的直线.
例如图 2-5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 v-t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图 2-5
①甲、乙两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
②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分别为多大?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 s=v·t,而 v·t值正好是图像下面的面积(如图 2-6所示的阴影
部分的面积).
图 2-6
可见:v-t图像下面的面积值等于位移的大小.
2.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
匀变速直线运动.
[分析]怎样理解“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
(1)某一时刻,物体甲的速度为 2m/s,经 1s后速度变为 5m/s,又经 ls后速度变
为 8m/s,则这个物体每经过 1s速度增加 3m/s,这样的运动称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2)某一时刻,物体乙的速度为 30m/s,经 1s后速度变为 24m/s,又经 1s后速度
变为 18m/s,则这个物体每经过 1s速度减少 6m/s.这样的运动称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3)严格地说,应该是“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都相等”的运动才是匀变速
直线运动.
[说明]有些物体的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但有时可近似看成匀变速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
(1)匀加速直线运动
演示:让金属小球沿斜木板下滑,速度越来越大,小球的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如:某人坐在汽车驾驶员身旁,在汽车起动时,注视速度计,每隔 2s记下一个速度
计上的值,得到下表,根据表中数据,用描点法作在图上,得到 v-t图像如图 2-7所示.
运动时
间 t/s
速度 v/
km· 1h
0 0
2 3
4 6
6 9
8 12
图 2-7
(2)匀减速直线运动
演示,让金属小球以某一速度开始,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速度越来越小,小球
的运动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例如:某人坐在汽车驾驶员身旁,在汽车刹车时,注视速度计,每隔 3s记下一个速度
计上的值,得到下表,根据表中数据,用描点法作在图上,得到 s-t图像如图 2-8所示.
运动时间 t
/s
速度 v/km·
1h
0 60
3 45
6 30
9 15
12 0
图 2-8
图 2-8可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例如:如图 2-9所示为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 v-t图像,根据图像回答
图 2-9
①甲、乙两物体分别做什么运动?
②甲、乙两物体谁的速度变化快?
(四)总结、扩展
1.什么是 v-t图像?
2.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各有什么特点?
3.根据 v-t图像怎样求位移?
对匀速直线运动,图像下面的面积值为位移的大小.若面积在横轴上面位移为正,若
面积在横轴下面位移为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样是图像下面的面积值为位移的大小.
八、布置作业
练习四(1)(3)(4)
九、板书设计
四、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匀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
结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平行于 t轴的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结论:v-t图像下面的面积值等于位移的大小.
2.匀变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
(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
(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
结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十、背景知识与课外阅读
用二次函数的配方法求解物理极值
设有二次函数,y=a 2x +bx+c=a( 2x + x
b x+ 2
2
4a
b )+c- a
b
4
2
=a(x+ a
b
2
2
2 )+ a
bac
4
4 2
若 a<0,则 y有极大值,当 x=- a
b
2 时 maxy = a
bac
4
4 2
若 a>0,则 y有极小值,当 x=- a
b
2 时 miny = a
bac
4
4 2
例 甲、乙两辆汽车同方向行驶,当 t=0时,甲车以 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乙车做初速为 2m/s、加速度为 2m/ 2s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试问在什么时刻,甲车在前时,
两车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解析 因为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有 甲S =10t,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有 乙s 2=
2t+ 2t
设 s为甲车在前时,两车相距的距离,则 s= 甲s - 乙s =- 2t +8t
因为 a=-1,b=8,c=0,所以有极大值,即当 t=- a
b
2 =4s时
有 smax= a
b
4
2 =16m,所以,当 t=4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为 16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