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一课时)
本节内容与上一节的内容互相辅相成的关系,掌握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是解决这类平衡问题的认识基础,而在解决这类平衡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在共点力
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的理解和熟体掌握,本节通过例题解答,使学生掌握应用共点力的平
衡条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常用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题的思路
(1)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确定各方向的关系。
说明:以上两条是解题思路要点,其实这两条是一个有机整体,例如,一物体沿水平
面做加速运动中,其水平方向肯定不是平衡状态。而竖直方向加速度为零,处于平衡状态,
自然可以用∑Fy=0确定竖直方向各分力之间的关系。
2、例题分析
例题1(课本P88)物体A沿倾角θ=30°的斜面匀速下滑,求物体A与斜面间的动摩
擦因数。
解法1、物体A匀速下滑,处于平衡状态,A的受力
情况如图(a)G为重力,N为斜面对A的支持力,f为
斜面对A的滑动摩擦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n与f
的合力F与G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条竖直
线上,因而有:
f=Fsinθ,N=Fcosθ由f=μN得:
解法2、如图(b)所示,沿平行于斜面方向建立x轴,沿垂直斜面方向建立y轴,并将
不在坐标轴上的力G进行正交分解。
由∑Fx=0得:f=Gsinθ
由∑Fy=0得:N=Gcosθ
由f=μN得:
说明:上述两种解法的区别在于受力分析之后,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不同。解
法1是应用力的合成知识用∑F=0处理的,解法2是应用力的正交分明法然后按
∑Fx=0,∑Fy=0处理的,我们提倡为用解法2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对物体在x方向加速,
y方向平衡的问题,只能用后一种方法解决。
另外说明一下此例题实际给出了测动摩擦因数的一种实验方法。
例题2、P89指导学生看课本上给出的解法,指出这一解法与例题1中的解法1思路相
同,然后提出按例题1中解法2的思路解答例题2,让学生动手解决,最后给出如下解答过
程。
作出右图,并建立图示坐标系,将绳的拉力T进行正交分解:
由∑Fy=0得:Tcosθ=G ①
由∑Fx=0得:Tsinθ=N ②
解①式得: ③
解②、③两式得:N=Gtanθ
例题3、P89,指导学生自己看。然后补充如下例题。
例题4,如图所示,斜面体B置于水平桌面上,其倾角为37°、一质量m=5kg的滑块沿
斜面体的斜面下滑中,B始终保持不动,在下述两种条件下,
地与B之间有无静摩擦力?若有,求出其大小并指明B受到的
摩擦力的方向。
(1)A匀速下滑。(2)A以 的加速度下滑,
取 。
解(1)A匀速下滑时,B对A的支持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上,大小等于mg,
按牛顿第三定律,A对B的压力与摩擦力的合力竖直向下,只是使B对地的压力增加(数值
等于mg),而不产生水平方向效果,B不会产生向左或向右的运动趋势,B与地之间不会
产生静摩擦力。
(2)A加速下滑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37°-fA=ma,解得:
,A对斜面的压力N仍等于mgcos37°=40N
B受到A的作用力如右图所示,其中 为A对B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设地对B的
摩擦力为 ,根据B在水平方向平衡有 即有下式
①
解得 ,负号表示其方向水平向左。
本例题属于关联体问题,第(2)问中,A加速下滑,具有水平向左的加速度分量
ax=acosθ,按牛顿第二定律分析, 而 只能由B对A的作用力的水平分力
提供,按牛顿第三定律 A对 B的作用力的水平向右的分量大小也应等于 ,因B平衡,其
水平方向的合外力应为零,故地面对B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等于macosθ=8N,考虑
到这一分析方法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回过头来对①式再对做推导如下:
即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