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49:59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的教学设计 高一.doc(28.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对抗中的中美关系; 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一大片”的外交方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发 表《上海联合公报》;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毛泽东 “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中国与多极化的世界。 2.能力方面:(1)通过中苏关系恶化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中美关系演变 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六七 十年代中国外交环境变化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五六十年代中美关系、中苏关系演变内容 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 交政策,决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也从不拿原则做交易。同时,中国致力于促进 和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 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2)通过新 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3)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增强学生坚持改革开放、面向世界和未来、 顺应历史潮流发展的现代意识。 4.学法指导方面:通过 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重大发展内容的教学,帮助 学生学习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 历史发展概貌。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中美关系的演变是重点。中美关系是新中国外交面对的 一个重要课题。中美关系的演变成为影响中国制定外交政策、开展外交活动的主 要因素之一。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推动了日本、西欧 各国和其它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发展。从而,大大缓和了国际形势,有利于世界和 平。因此,重点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分析能力。(2)本节内容的另一重点是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新时期的外 交政策是党中央科学地分析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外交工作实践,不断充实和完善 的结果,是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需要而制定的。在新时期 外交政策的指导下,中国外交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可喜局面,中国外交活动十分 活跃,国际地位和威望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加强,中国将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重点掌握这一内容 对于学生理解今天的中国外交和国际事务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难点分析:(1)中苏关系的恶化是难点。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 倒”的外交政策,中苏两国结成友好同盟,巩固了中苏人民的友谊和团结。这对 新中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以及外交工作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后来,中苏两国关系 全面恶化,甚至发生边境武装冲突。学生对于中苏关系的这种演变难于理解。教 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出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推行强权政治,企图控制 中国。苏联的对华政策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另外,对中苏关系的演变要全 面、客观地认识,对苏联曾给予中国的帮助既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也要分清是非 曲直,帮助学生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中苏关系的演变。(2)中美关系的改善是 本节另一难点。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奉行敌视中国的政策,给中国外交造成 极为不利的局面。中国同美国进行了坚决斗争。70年代初,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 常化,出乎当时人们意料。这一内容对于学生也难于理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 当时复杂微妙的国际形势,中美两国各自的战略考虑和自身利益的需要去理解。 还要特别指出:中美两国虽然实现关系正常化,但仍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存在 分歧,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需要中美两国共同努力,克服困难。使学生对 中美关系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 课堂教学设计 师: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中国的外交从根本 上改变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局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工 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生:(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呢?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它 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 外交政策,成功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今天我 们学习第二节,外交事业的发展。(板书第十章第二节课题) 一、外交环境的恶化和“一大片”的方针 师: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国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结盟,国际环 境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利于我们的因素。可是,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所面临的 国际环境变得更加严峻了,外交形势的严峻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引导学生阅 读教材,了解朝鲜战争后的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的恶化等内容) 生:(学生阅读回答问题) 师:(教师进行归纳)美国侵朝战争受挫后,并不甘心失败。一方面,不断 在台湾海峡制造紧张空气。另一方面,又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企图从南面包 围遏制中国。这时候的中苏关系也开始恶化。苏联不断对中国施压。这样,南面有 美国的威胁,北面有苏联的威胁,美、苏构成了对中国的夹击之势。美国敌视中 国并不奇怪,可为什么苏联也同中国交恶呢?中苏两国曾有过很好的关系,中 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中苏关系恶化的原 因) 生:(阅读、思考、回答) 师:中苏关系的恶化完全是由苏联对中国奉行大国沙文主义造成的。(解释 大国沙文主义)苏联提出与中国共同建立长波电台、潜艇舰队。中国为什么拒绝 生:(回答) 师:我们的态度是什么? 生:(回答) 师:毛泽东所说的要讲政治条件就是国家的主权和尊严。在这个问题上是绝 对不能动摇的。从中苏友好到中苏关系恶化,变化太大了。我们怎么全面、客观地 评价中苏关系的演变呢? 生:(讨论) 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对中苏关系的演变要一分为二地评价。 苏联给予中国的支持和援助我们是不会忘记的。但是,苏联奉行大国强权政治, 损害中国主权和尊严,我们也是不能接受的。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美国 敌视中国的政策,中苏关系的恶化,确实给中国带来很大困难。但是,中国并没 有屈服于任何压力,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美、苏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全力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坚决回击了苏联的任何挑衅。国际形势的变 化,使得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发生变化。中国加强了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 的友好关系,这就是“一大片”的方针。我国领导人频频出访亚、非、拉许多国家 (引导学生看教材中刘少奇、周恩来分别出访印尼、加纳的照片)这些访问加强 了中国与亚、非、拉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处境。 二、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 师:从 70年开始,中国的外交局面发生了重大变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 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改善。(让学生观看毛泽东会见尼克松的照片)毛泽东 与尼克松的握手结束了中美两国长达 20多年的敌对关系。时至今日人们还津津 乐道中美关系改善过程中的许多趣闻。(教师可举几个例子)中美两国实现关系 正常化,在当时震惊世界。是什么原因促使中美两国改善关系呢?(指导学生阅 读教材有关内容和尼克松的讲话,了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生:(阅读讨论) 师: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与当时复杂微妙的国际关系、中美两国各自 的战略考虑密切相关。60年代末以后,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表现在:勃列日 涅夫上台后,苏联积极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进攻战略,美国面临苏联咄 咄逼人的攻势。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构成了对美国强有力的挑战。美国由于国 内经济危机和侵越战争严重受挫,实力大为下降。尼克松上台后,为保住美国的 霸主地位,对外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美国主动提出改善中美关系,企图利用中国 牵制苏联。对此,中国也做出积极的反映,这是因为苏联陈兵百万于中苏、中蒙 边界,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中国需要改善自己的国际环境。在中美两国共同 努力下,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我们如何评价中美关系的改善呢? 生:(讨论) 师: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回顾中美关 系实现正常化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一波三折。有一些重大问题影响着中 美两国进一步发展关系。同学们,这些重大问题有哪些呢? 生:(讨论) 师:这些问题需要中美两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平等协商、相互理解 的基础上加以解决。我们相信中美两国关系会进一步向前发展。中美关系改善后 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系列有利于我国的变化(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等内容) 生:(阅读回答) 师:通过讨论我们知道这些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那么,引起 这些变化的关键是什么呢? 生:(讨论回答) 师:中美关系的改善是 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由此推动了其它 国家同我国改善关系。这里我们用到的分析方法叫主要矛盾的分析方法。在许多 矛盾中必然有一主要矛盾,抓住了它,我们就容易把握事物的整体和本质,把 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变化。中美关系就是主要矛盾。抓住了它,我们就容 易了解其它变化了。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 反映了中国对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判断。过去我们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将世界分 为两个阵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什么是三个世界的含义呢?(学生阅读教 材)“三个世界”划分的估计促进了中国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中国的外 交工作又取得新的进展。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对外政策作 了重大调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体现在哪些方 面) 生:(阅读回答) 师: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突出反映在两个转变上。第一是对战争与和 平的看法上。过去,我们一直强调战争威胁。(打出第一节引用的《共同纲领》内 容的投影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改变了这种看法,(让学生朗读教 材中引用邓小平关于战争的看法)为什么? 生:(讨论) 师:美、苏两国军事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更重要的是全世界 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和平的因素超过战争的因素。因此有可能在相当长的 时间内避免战争。这种认识转变充分说明我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邓小平还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打出邓 小平“现在世界上真正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 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的投影片)请同学们举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 问题、难点、热点问题来证明邓小平这一论断。 生:(讨论) 师: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和平和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潮流。然而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告诉我们:世界并不太平,我们还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另 一个转变是奉行不结盟政策。不结盟政策的含义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邓小 平的讲话)不结盟政策就是中国不与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因为我们总结了 历史经验,结盟就会在某种程度受制于别人,就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另一 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如果中国同任何国家结盟,就 可能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世界形势的稳定。随着中国外交政策的调 整,中国外交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局面。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展开全方位、多层 次的外交活动,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呈现出多极化的发 展趋势。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以什 么样的姿态面对未来的世界呢? 生:(讨论) 师:同学们说得对。中国将来强大了,也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 策,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 的进步事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2:50:1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