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58:41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式的发展一节的教案设计示例 高一.doc(22.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教学建议 本节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如何挽救民族命运、将中国建设成为富强的国 家。中国社会各阶层先后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先后失败,革 命任务落在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肩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 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 一个新阶段。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相继失败,但沉重打击了清政 府统治,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鼓舞了全国人民,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重点分析   ①同盟会的建立是重点。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它在宣传、组织和具体筹划革命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的成立使“革命风潮一日千丈, 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中国的民主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理解和认识这一点 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发展过程。   ②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重点。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为政治纲领。孙中山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 级第一次公开提出摆脱民族危机、建立符合本阶级要求的国家的设想,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 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性质、功绩及失败原 因的理解。 重点突破方案 关于“同盟会的建立”:   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分析背景: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c各 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d革命形势的迫切需要(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然后教师 分析政纲(参见下文)。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其意义(学生分析,教师补充):从同盟会的规模、 领导机构、组织形式、政治纲领、人员构成可以看出,它已成为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 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关于“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建议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掌握16字政纲,然后教师重点讲清其涵义。第一,“驱除鞑虏,恢 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的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 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需强调:“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 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 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第二,“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 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需强调: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 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 建的强烈愿望。第三,“平均地权”,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 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教师需强调: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 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 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这16字政纲后来被阐发为“三民主义”(详见“难点突破方 案”)。 难点分析   如何评价三民主义是难点。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他们难于理解对三民主义的评 价。教师应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纲讲清三民主义。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同盟 会政纲的关系。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难点突破方案 关于“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三民主义”概念及涵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满清政 府的统治,光复汉族的主权国家。“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 均地权”——土地国有制的土地纲领。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   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纲的关系。教师突出说明:从字面上看,它与兴中会 的纲领没有两样,但是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其一,孙中山把反对清朝统治同 反对帝国主义瓜分的斗争结合起来,指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欲免瓜分, 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其二,孙中山把“驱除鞑虏”的民族斗争同反对封建君主 专制统治的政治斗争进一步结合起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满 族统治者。“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这是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的核心问题,是“政治革命的根 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政治 思想最重要的发展,也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核定地价”的办法及后来提出 的“土地国有”政策,反映了他对农民的同情,包含着逐步取消封建土地所有制,代之以资产 阶级国家土地所有制,发展资本主义农业经济的要求。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权主 义是核心,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其内容明确: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 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 同愿望,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号召力,因而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②局限性: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也就不能彻底完成反 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5:25:25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