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理解勒沙特列原理的含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
平衡移动的影响;掌握化学反应速率改变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
能力培养: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将化学
信息,按题设情境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能运用此规律,进行推理
的创造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化学现象和化学本
质辩证认识。
科学品质: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刻苦、认真仔细、独立自觉的
科学态度。
科学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科学抽象(微观与宏观、现象与本
质、感性与理性的相互转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间的联系;化学知识及相关能
力在实际中的自主运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本次课的内容是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及相关
知识在解决实际题目中的运用。
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
衡概念。
回忆化学反应速率
与化学平衡概念,做好
知识准备。
①明确任务,
②复习概念;
③加强对认知
的组织。
【板书】见附 1(第一课时复
习的内容)
【过渡】可逆反应是否达化学
平衡状态,如何判断?
【板书】二、化学平衡状态判断
例 1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
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qD(气),当m、n、p、q为
任意整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
变;
⑤反应速率
vA v∶ B v∶ C v∶ D=m n p q∶ ∶ ∶ ;
回忆平衡状态的特
征。
分析题目所给选项
判断正误,重点分析:
①当m+n≠p+q时,若化
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
之和将不会随时间的推
移而变化,宏观表现为
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因而压强一定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当m+n=p+q
时,容器内压强不随化
学平衡移动而改变,压
强不再改变反应未必达
到平衡状态。
①小结:可逆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v 正=v 逆,其表现为宏
观物理性质,微观某
种微粒数目不再变化。
②宏观物理性
质变化应用时注意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加深对化学
反应速率变化与化学
平衡移动的关系的认
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⑥单位时间内mmolA断 ②任何反应都有热 ①两个平衡状
键反应,同时 pmolC也断键反
应。
(A)③、④、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③、④、⑤
(D)①、③、④、⑥
设问、引导、适时肯定。
【设问】同一可逆反应在不
同条件下反应程度如何判定?
例 2在一真空恒容容器中
盛有 1mol PCl5,加热到 200℃
时发 ip生如下反应:
(气)+Cl2(气),反应
达到平衡 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
m%,若在同一容器同一温度
下,最初投入的是 2mol PCl5,
反应达平衡后 PCl 5所占体积
分数为 n%,则m与 n的关系
正确的是( )。
(A)m>n(B)m<n
(C)m=n(D)无法比
较
适时引导学生分析、表达。
效应,温度不变反应一
定达到平衡状态。
⑥单位时间内m
molA断键反应说明有m
molA参加反应,同时 p
molC也断键反应说明有
m molA生成。
在分析讨论中得出
结论是(B)。
分析本题前后出现
两个平衡状态的相同点:
体积相同、温度相同;不
同点:因为本反应正反
应方向是体积增大的方
向,且反应初始时投入
的 PCl5物质的量不同反
应达平衡后容器内压强
不同。反应达平衡过程中
压强越大平衡越不易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互相讨论与补充,
在分析讨论中得出结论
是(B)。
态之间比较应从它们
达平衡状态后相同点
和不同点入手分析。
②分析过程中
学会引入中间状态即
影响平衡移动的 PCl5
物质的量和容器内部
的压强两个因素同时
变化,分析过程中可
先让压强恒定 PCl5物
质的量变化,然后再
改变容器的压强进行
分析的方法。
注:引导学生将容器改为
恒压容器,则反应达平衡后温
度、压强相同 PCl5分解率相同,
但平衡 2体积是平衡 1的两倍,
将平衡 2容器压缩至原来体积
的一半,分析平衡移动的方向,
得出结论。
【过渡】化学平衡移动的分
析中容器可分为恒容容器和恒
压容器,下面就恒容容器和恒
压容器比较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板书】三、恒容容器和恒
压容器比较
例 3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
密闭容器中,放入 3LX(气)
和 2LY(气),在一定条件下
发生下列反应:
分析:①固定体积
的密闭容器,说明反应
前后容器的体积不变。②
反应前后压强增大,说
明反应达平衡前
①引起学生对
容器特点的注
意;
②恒容容器气
体参与的反应
中,反
应前后压强改
变与
反应系数的关
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气)+nR(气),达到平
衡后,容器内温度不变,混合气
体的压强比原来增加 5%,X的
浓度减少 1/3,则该反应方程式
后反应是向物质的
量增加的方向移动。③由
题目给出的反应方程式
系数得出 4+3<2+n的关
系,相互补充得到结论
③介绍本题从
观察入手发挥思想敏
捷性的特点。
中的 n值是( )。
(A)3 (B)4
(C)5 (D)6
适时引导学生分析表达。
例 4 某温度恒压容器中充
入 3LA和 2LB发生如下反应:
(气)+yD(气),达到平
衡时 C的体积分数为w%,维持
温度不变,压强不变,将
0.6LA、0.4LB、0.4LC、0.8LD作为
起始物质充入该容器内,若达平
衡时 C的体积分数仍为w%,x、y
值可以是____。
适时引导学生分析、表达。
注:若学生理解困难,可参
考下图讲解:
从整体中取出一小部分,让
两部分都回到原状态,A、B物质
的量之比为 3 2∶ 发生反应,平衡
后温度、压强相同,平衡时 C的体
是(D)。
分析:①恒压容器,
说明反应前后压强不变;
②反应初始状态A与 B
物质的量之比为
3 2∶ ,C、D为零;③将
0.6LA、0.4LB、0.4LC、0.8
LD作为起始物质充入该
容器内,只要 C、D能完
全转化为A与 B,且A
与 B物质的量之比为
3 2∶ 就能达到同一平衡
状态,其原因是化学反
应达平衡时反应体系的
温度压强均相同,各物
质的浓度相同。结论是:
x y=a 2a∶ ∶ 。
分析一个固定体积
的密闭容器,说明容器
为恒容容器,参照例 1①
及例 4可知当将 C完全
转化为A、B时,若A为
3mol和 B为 2mol时反应
达同一平衡状态。
就以上结论展开讨
论。
分析若 x=3+2时,
反应所达平衡状态与压
强无关。
①恒压容器气
体参与的可逆反应,
若使平衡状态一致,
就得在容器中充入的
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
为一定值;
②平衡状态建
立与途径无关。
①进一步强化
容器特点分析,本题
积分数相同。
例 5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
闭容器中,充入 3molA和 2molB
发生反应:
达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
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
变,0.6molA、0.4molB、0.8molC
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
体积分数也为w%,则 x值为___
_。
引导分析,适时肯定。
未说明是恒容容器还
是恒压容器,分析中
应考虑。
②培养学生严
谨求实、认真仔细、独
立自觉的科学态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在化学变化中所遇
到的一些实验现象可用化学平
衡移动原理分析。
【设问】学习中遇到有哪些
平衡体系?
【板书】四、化学平衡移动
原理的应用
例 6 Cl2气体中经常混有
HCl气体,若除去HCl可将该
讨论中学生情感升华,
得到结论是 1或 5。
回忆,叙述。
①引起注意;
②加强对认知
的组织。
通过题目分析
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Cl溶液。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可看到有
少量晶体析出,该晶体是____,
其产生的原因是____。
例 7 Mg(OH)2难溶于
水,但在Mg(OH)2悬浊液
中滴加NH4Cl或NH4Ac浓溶液,
悬浊液可变澄清,解释原因__
__。
例 8 FeCl3溶液中滴加少
量NaHCO3可观察到有少量气
体逸出,溶液变为浅棕红色,
试解释其原因____。
分析在饱和食盐水中存
在NaCl的溶解、结晶平衡,
当HCl被水吸收时 Cl-浓度增
大平衡向结晶方向移动,
NaCl晶体析出。
分析在Mg(OH)2悬
浊液中存在Mg(OH)2的溶
解、结晶平衡,当滴加NH4Cl
或NH4Ac浓溶液后又建立
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
OH-的浓度减小,促进
Mg(OH)2的溶解,使溶液
澄清。
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推知,
气体为 CO2,溶液浅棕红色
为 Fe(OH)3胶体的颜色,
其原因是 FeCl3在溶液中发生
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当加
入NaHCO3时HCO3-与H+反
应降低了H+浓度使水解程度
加大。
使学生认识到饱和
溶液中存在溶解平
衡。
①认识到弱电
解质电离平衡的存
在。
②加强按题设
情境抽象归纳,逻
辑地统摄成规律,
并能运用此规律,
进行推理的创造能
力的培养。
①认识到盐的
水解平衡的存在;
②掌握科学抽
象中微观与宏观、现
象与本质的转化。
【小结】学习中经常见到的
平衡体系有:饱和溶液中的溶
解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盐的水解平衡等,在这些平衡
体系的平衡移动中均可用平衡
移动原理来分析。
回忆、落实。
①进一步加深
认识;
②使知识条理
化;
③促进落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随堂检测】
1.在恒压容器 a和恒容容器 b中,分别充入体积比为
1 3∶ 的N2和H2。若开始时两容器的体积相等,且在相同的
条件下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的N2的转化率应当是(
)。
(A)a中大 (B)b中大
(C)a、b中一样大 (D)无法判断
2.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容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
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
的起始加入量如下:A、B和 C均为 4.0mol,D为 6.5mol,F
为 2.0mol,设 E为 xmol,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
①考查对恒压
和恒容容器特点的认
识;
②考查压强对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③考查有关化
学平衡移动题目的分
析能力。
①考查化学平
衡知识的运用;
②借用化学平
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
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间位置。
①若 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____方向进行。欲
使
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 x的取值范围为____。
②若 x分别为 4.5和 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
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____,其理由是____。
衡的特点考查辩证思
维能力;
③借用化学平
衡的运用考查逻辑思
维能力及抽象概括能
力;
④考查有效数
字及运算能力。
附 1:一、内容概述
化学反应速率 ①概念、表示方法、单位
②影响因素:a内因:决定于物质的性质
b外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化学平衡 ①概念、特征
②影响因素:浓度、压强、温度 勒沙特列原理
应用:选择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附 2:随堂检测答案
1.(A) 2.①正 3.5~7.0 ②不等 温度不同,平衡状态不同。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