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59:00
[原创]《荷叶圆圆》教案 语文 一年级.doc(31.5KB)
  • 浏览 : 2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还学生自信、自主、自动的学习空间 —— 《荷叶圆圆》朗读训练活动设计 (一年级适用) 深圳市南山区海湾小学 谢萍 【教学内容】 《荷叶圆圆》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借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之口, 用拟人化的手法以及优美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 然和生活的热爱。朗读训练是本文教学的重点,要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 体会大自然的美。本设计努力实现教师在朗读感悟中铺路搭桥、沟通学路、纠正偏误的角 色定位,在引领学生自读自悟的过程中,还学生自信、自主、自动的学习空间。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并充分地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 积极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顺应儿童的自我需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我实践 中、自我体验中去学习语文,去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 差异,引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本篇教学活动设计力争达到的,就是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增强自信心,发挥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目标】 通过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 趣;在教师的适当点拨下,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为学生的朗读感悟插上想象的翅膀; 让学生在想象说话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活动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含荷叶视频、课文插图、课文片段、生字认读); 与荷花、荷叶有关的儿歌阅读材料;荷叶、水珠、蜻蜓、青蛙、小鱼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阅读——敢读、愿读 开课伊始,教师播放一段荷塘的视频,创设出教师带着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夏 天的课堂情境,继而引出了课文内容。学生通过观察、说话、交流,对荷叶有了初步的认 识,开始有了阅读课文的愿望,但生字还没有学,课文能读得怎么样呢?这一环节的 朗读训练活动是这样设计的: 片段 1:听听我读得怎么样? 教师先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把生字宝宝圈出来。然后声情并茂地把课文范读一 遍,并提示学生认真听读,特别注意听生字宝宝老师是怎么读的。这时,学生有的在认 真倾听,有的在小声跟读。范读后,教师鼓励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课文读一读。学生 自由读书时,教师在其间巡视,纠误正音,并不时对读得好的学生拍头、摸脸表示嘉奖。 待几遍下来,学生已经把课文读通、读顺了之后,教师安排了一个朗读展示活动,让每 一个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学习伙伴展示朗读,比比看谁读得更好,互相提提意见。对自己 已充满信心的学生纷纷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大胆地展示自己的读书水平,读后还相互 交流。最后,教师再分别请不同层次的学生站起来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朗读,让大家一 起欣赏、评价。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模仿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为孩子奠 定了一个学习的基础。但由于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教师没有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 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自主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展示读书,读完后互相交流读了 第一遍课文后的体会,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宽 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朗读的体会,展示分享自己的朗读成果,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 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从而萌发敢读书、愿读书的兴趣。) 二、感受体验,激活思维——乐读、美读 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以体验感悟为手段和过程的阅读教学,实质上是个体在情感驱动下的感性化的直觉性 的阅读理解过程。这样的过程自然不需要“科学”的分析和理性的说教,而是需要对话、 激励、交流和表现。 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 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学生敢读书了,愿意读 书了,如何读出韵味儿、读出乐趣来呢?本篇课文是用儿童的眼光来看世界的,反映的 是儿童的生活和想象,这就为体验、感悟型阅读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凭借。因此, 接下来的朗读感悟训练活动这样设计: 片段 2:介绍我喜欢的小伙伴。 教师在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之后,提出要求:课文里向我们介绍了几个小伙伴,你 喜欢哪个小伙伴,就读写那个小伙伴的一段课文。读完后再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 的这个小伙伴。学生争先恐后地开始介绍,一个孩子绘声绘色地说:“荷叶圆圆的,绿 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教师 及时给与肯定,并让全班同学学着她的样子读一遍课文。另一个孩子说:“荷叶圆圆的, 绿绿的。小青蛙说:‘荷叶是我的歌台。’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呱,呱, 呱!”由于他加上了自己的表情,说得活灵活现,引起大家一阵笑声和掌声。教师马上 适时地加以点拨:“他介绍得好吗?好在哪里?”学生立刻有了自己的发现:“他把 小青蛙是怎么唱歌的都介绍出来了。呱,呱,呱!” “他的声音很粗。呱,呱,呱!真 像一只大青蛙。” “他的表情好,显得很神气,就像一个大歌星!”教师也笑着说: “那大家都来像他这样当一次大歌星吧!”于是大家一起兴致勃勃地读课文。还有一个 孩子这样说:“我介绍小鱼儿。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 美的水花。”说完大幅度地挥动着手臂,“——哗——哗——” 教师马上给与纠正: “水花太大,可不像小鱼儿,倒像一条大鲨鱼!你能把大鲨鱼变成小鱼儿吗?”学生 想了想,改成手掌轻柔地翻动,“哗,哗,哗。” (对同一篇课文或课文中同一个角色,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往往会产生不尽相 同的感受。这一环节的朗读训练活动设计,不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的朗 读效果,而是努力去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教学气氛,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让学生们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 对荷叶的喜爱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激励孩子在不经意间走进课文,表现自我, 读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在自悟自得中感受朗读的乐趣。) 片段 3:和荷叶姐姐在一起。 教师在地上铺上用绿纸板做成的大荷叶,戴上荷花头饰,问:“美丽的荷叶引来 了许多小伙伴,我是荷叶姐姐,你们是谁呀?”学生纷纷回答道:“我是小水珠。” “我是小蜻蜓。”“我是小青蛙。”“我是小鱼儿。”教师又问:“你们喜欢在哪儿玩耍? 是怎么玩儿的呀?”学生围在“荷叶姐姐”身边,表演小水珠的“躺”,小蜻蜓的 “立”,小青蛙的“蹲”,小鱼儿的“游”。学生玩儿得兴致盎然,教师抓住时机引导: “小伙伴们,你们玩儿的高兴吗?能说说你的感受吗?”这时,感情的抒发已经水到 渠成,学生很自然地用自己所领悟到的情感,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要想使学生通过朗读达到有效的感悟,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至关重要。让学生在 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主人公去感受事物、体悟情感、体验生活,完成角色的 移位,这样的朗读训练自然到位,学生的理解也得以深化。) 片段 4:我是小小配音员。 师:(出示课文插图)一段优美的文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看看这些图画,你 想说些什么呢?可以照着书上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 生:(挥动手臂,作翅膀扇动的样子)我是一只小蜻蜓,荷叶是我的停机坪。我立 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飞呀飞。(掌声) 师:“碧绿”这个词用得好!不过,你已经立在停机坪上了,还能再“飞呀飞” 吗? 生:不能了。 师:那应该怎么说? 生:我立在碧绿的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大家看我多美丽呀!(笑声) (实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注意到知识的系统性和 科学性。教师应注意课文中关键词语的点拨,使抽象概括的词语变成具体鲜活的语言形 象。抓住“立”字进行朗读的推敲,不但能更好地读出文章的味道,同时还培养了学生 的语言感知能力。) 【设计描述】 课堂活动是师生共同建构精神生活的活动,由学生自身生发出的个性化体验,是 诸多讲授、诠释、问答所无法取代的。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是服务员(帮学生确 定朗读的目标和方向,解决学生在感悟中的困难)、是联络员(组织学生相互传递学习 信息)、是评论员(纠正偏误查漏补缺,让学生学有所获),给了学生充分的展示自我、 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自读自悟自动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这个空间下生发出的 想象的涟漪,能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成功的快感,生活的丰富,视野的敞亮。 【资料链接】 《听我为你唱童谣》、《中外童谣精选》 牛牛儿歌网之植物篇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4:33:39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