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2:59:44
[原创]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试卷(上) 七年级.doc(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上学期第 1次段考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6分)1、默写或填空。每空 1分) ①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 ③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 ④以虫蚁为兽,_____________,凹者为壑。 ⑤《次北固山下》于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自然理趣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⑥《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来表现西湖早春景象的诗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你的朋友从外地来看你,可引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 达你的心情,即________,_________。 ⑧写出连贯的珍惜时间有关的诗句或名言警句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2分 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 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3、用语言文字表达公式:身长=(1/2)(头长+尾长)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 14分 (一)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本诗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略加分析。 (二)北人学没 南方多没水,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 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 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 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 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①没人:潜水的人。没,潜入水中。 ②苟然:偶然。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的含义:4分 ①七岁而能涉________   ②夫没者岂苟然哉________   ③必将有得于水之道也________   ④问诸没人________   2、与“以其言试之河中”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策之不以其道   C、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D、虽乘奔御飞不以疾也 3、翻译句子 2分 生不识水,虽则壮,见舟而畏之。___________ 4、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阅读文 30分  爷爷 15分 由于营养不良,我们几个孩子都很瘦弱。历岁时,我在一家 小商店里当学徒工,那也是我平生第一次尝到苹果的味道,尽 管它又小又绿没有成熟,上面还尽是洞,可从此以后我再也没 有感觉到当初第一次吃苹果时那种“甘甜”的滋味。 那天,爷爷外出时遇到一次铁路事故,当时很多人都不管三 七二十一地趴在地上呻吟,等待医生和救援人员。爷爷却自己 折了一根树枝做拐杖,一瘸一拐地整整走了三个小时才回到家。 我很难描述爷爷刚踏入家门时,奶奶那复杂的脸色和心情。 先是担心和心疼,而后突然一阵暴怒一个孩子将一位随访病人 的铁路医生带进家里,医生仔仔细细为爷爷作了检查,然后对 他说:“恭贺你,老人家,你的健康状况良好。”这时,我母 亲来了,她坚决地说爷爷至少是脑震荡。爷爷的表情却未置可 否。 医生走后,奶奶和妈妈在床边又开始教爷爷如何应付医生和 有关调查人员,爷爷只是机械地点头。 铁路出事故的消息传到村里以后,几乎全村人都在等待着调 查人员最后的善后处理工作。当铁路上终于又来人时,爷爷似 乎早已忘记家人的叮咛,面含微笑迎接着来访者,又不失时机 地大谈天气和收成等。当来访者终于问到他哪里受伤时,妈妈 急忙指着头向他暗示。谁知爷爷却不紧不慢地说:“我一切很 好。”说罢脸上浮现出天使般的微笑,又说:“我如果有病, 就是有 10万元也治不好。”妈妈愣住了,奶奶尖叫着失望地从 房子里跑了出去,来访者也发出一阵莫名其妙的笑声、叹息声。 当一切又复归平静时,他们发给爷爷 5000元钱——他成了 全村最富的人。但是爷爷在到死也没明白为什么人家要给他这 么多的钱。 1.概括事件的起因和结果。3分 起因: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 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写出了怎样的家境?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作用? 3分 3.简要说说爷爷怎样三次“错过良机”。3分 第一次是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_ 第三次是______________ 4、爷爷最突出的优良品质是什么?3分__________ 5.文中写我奶奶和妈妈的表现,她们的意图是什么?作者这 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意图是__________ 目的是_________ 二、15分     猴子嬉戏的况味 ①有一次,领孩子去游动物园。看了白天鹅,看了长颈鹿, 本想从猴山绕过去,竟没拗过孩子。我本不喜欢猴子,咋咋呼 呼,打打闹闹,抠起屁眼儿来也不管有人没人,很是没有修养。 ②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又是丢瓜子,又是抛蛋糕,猴们在下 边争夺,他很开心。一位小姑娘一时高兴,竟把小手帕也丢了 下去,这下可引发了—场大战,猴们为了得到那方红手帕,开 始了激烈的抢斗。先是一青年猴子抢到,奔上山石,正洋洋得 意,铁索上横空蹿下一个小鬼,爪子一闪那红手帕就被它叼走 蹦上了铁索。它在铁索上晃悠,红手帕顶在头上,甚是得意。有 几只泼猴就在两头摇铁索,试图把它抖下去。对阵良久,小猴 自己从铁索上跳下,那几只就在后头追,直追得天昏地暗,小 猴终于被围。争夺中,红手帕被撕成了布条儿,然后,各自拿 着红布条儿,玩味一阵,无趣,又都抛到地下,有美猴捡得半 块镜片,两个爪趾捏着,很近地在眼前左照右看。 ③一只母猴坐着剥吃花生,一只脚踩住幼猴的尾巴。幼猴是 她的孩子,很淘气,总要挣脱。母猴几次把它揽回来,换着脚 踩牢那小尾巴。幼猴终于捡到了一绺红布条儿,很认真地在那 里欣赏。突然,一只大公猴扑来,一把打掉幼猴拿的红布条儿。 说时迟,那时快,那母猴倏然跃起,狠狠咬了公猴一口。公猴 逃了,嗷嗷叫着,幼猴迅速伏到妈妈肚下,抓紧皮毛。母猴捡 起那条红布条儿给了自己的孩子,又机警地望着四方。 ④四方潜藏着危机。那公猴领来一帮泼猴向母猴包围,圈子 越缩越小。一帮成年游人在矮墙外惊惊咋咋起来。猛然,那母猴 抱紧幼猴平地跳起,攀上石崖逃命,那一帮子就在后边追,母 猴几乎跑遍了整个猴山。 ⑤终于没有逃脱,她被围着撕咬,皮毛一片片落在地上。母 猴从崖上滚到崖下,四脚紧搂着她的孩子,任身上被咬得血痕 斑斑。 ⑥终于,观者众怒,一齐掷打,一齐呼喊,才救了那母子。 ⑦母猴抱着她受惊的宝贝儿,木呆呆地坐在独石上,蓦然, 她仰天长啸,声惊天地。一时间,有四只青年猴子乖乖来到她 面前,低头,半跪状。母猴先咧开嘴唇,将那黄牙朝他们龇了 龇,突然,她举掌抽打这四个猴青年,风暴一般,猴青年没有 反抗。 ⑧在母亲最困难的时候,这四个已长大的孩于没有搭救她。 ⑨那只幼猴贴着母腹,惊慌的目光一闪就躲了去。那心爱的 红布条儿还在手里拿着。 ⑩母爱是血的连系。 (11)孩子没有看懂这一幕,依旧往下边扔糖果。突然,他问我: “爸爸,你怎么哭了?!” 1、给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3分 拗不过(    )  剥吃(    )  倏然( ) 2、分析文中第②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3、全文议论母爱之伟大的句子是哪一句?3分 4、从“猴子嬉戏的况味”中,我们明显感到猴子的世界与人的 世界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你能从中找到一些吗?3分 5、结合全文思想,文末“我”为什么哭了?3分 四、写作 40分 家庭的_______(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横线上 可以填的词语,如温馨、和谐、快乐、风波、矛盾、苦难……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② 600字左右。 ③书写工整, 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班级、地址。)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4:32:06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