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附答案) 高二.doc(20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
高二语文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0分)
一、(18分,每小题 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狡黠(xiá) 垂涎三尺(xián) 戛然而止(jiá) 裙褶(zhě)
B、自惭形秽(huì)契约(qì) 锲而不舍(qiè) 谄笑(chǎn)
C、干瘪(biě) 庠序(xiáng) 屏气凝神(bǐng) 裨益(bì)
D、打烊(yáng) 鞠躬尽瘁(cuì) 玷辱(diān) 犄角(jǐ)
2、下列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剽窃 贸然 蜚然成章 金榜题名
B、气概 懊恼 不胫而走 惹是生非
C、辐射 山清水秀 和衷共济 察言观色
D、两讫 剑拔弩张 坐收渔利 言简意赅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世界上很难再找到像巴黎这样的城市:古典高雅的韵味和现代时尚的潮流完美地融
为一体,既充满反差,又相得益彰。
B、作者不同、反映的生活不同,文章的风格也多种多样。有的文章朴素,有的文章色彩
绚烂,有的文章含蓄,有的文章淋漓尽致。多读不同的作品,可以接受多种风格的熏陶。
C、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D、尽管离退休只剩下不足五年的时间,但既然不想尸位素餐,就不能不作自我反省,
善始善终,做好自己担负的各项工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新浪网调查显示,网民们的读书时间很少,甚至还有接近 10%的人每天几乎不读书。
这表明,由于工作和生存压力,很多网民的读书习惯已经逐渐消失或正在消失。
B、这类图书描写的大都是刀光剑影、血腥杀戮的故事,孩子们沉迷其中,会处于一种
紧张恐怖的精神状态,进而产生心理误导。
C、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
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D、近几年来,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炒作,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
骄傲情绪,使他们离观众越来越远。
5、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B、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C、臣具以表闻
D、将成家而致汝
6、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第 1页 共 8页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A、惟兄嫂是依
B、寂寥而莫我知也
C、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D、而又何羡乎
二、(12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试题。
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少,特立不群,颇勤儒学。年十八登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
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
语,遂大称赏,请结忘年之契。及辞,遗贽钱百万,曰:“愿备太夫人一日之膳。”贽不
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曰:“敢不承君厚意。”又以书判拔萃,先授渭南县主簿,迁监
察御史。德宗在东宫时,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贽性忠荩,既居近
密,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德宗还京,
转中书舍人,学士如故。初,贽受张镒知,得居内职;及镒为卢杞所排,贽常忧惴;及杞
贬黜,始敢上书言事,德宗好文,益深顾遇。吴通微兄弟俱在翰林,亦承德宗宠遇,文章
才器不迨贽,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加以言事激
切,动失上之欢心,故久之不为辅相。其于议论应时,明练理体,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当时名流, 无不推挹。 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 扌晋
绅荣之。俄丁母忧,东归洛阳,寓居嵩山丰乐寺。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初贽以
受人主殊遇,不敢爱身,事有不可,极言无隐。朋友规之,以为太峻,贽曰:“吾上不负
天子,下不负吾所学,不恤其他。”精于吏事,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罢秩,东归省母 省:探视
B、及辞,遗贽钱百万 遗:遗留
C、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 短:诬陷、陷害
D、而贽为朋党所挤,同职害其能 害:忌妒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又以书判拔萃,先授渭南县主簿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素知贽名,乃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而能交结权幸,共短贽于上前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其于议论应时,明练体理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能够体现陆贽“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
①贽不纳,唯受新茶一串而已
②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
③其于议论应时,明练体理,敷陈剖判,下笔如神
④藩镇赙赠及别陈饷遗,一无所取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第 2页 共 8页
A、
B、
C、
D、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⑤事有不可,极言无隐
⑥斟酌决断,不失锱铢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贽少年勤学,考中进士后当郑县县尉,为官期满,回乡探望母亲,经过寿州,拜
见刺史张镒,张镒很赞赏他的才识。
B、陆贽被唐德宗征召为翰林学士,对政事上的缺点,他一定要全部指出,因此很受皇
帝重视,后调任中书舍人。
C、陆贽受到吴通微兄弟的谗害和结党小人的排挤,但因议论政事激切,很得皇帝欢心,
所以能长时间任宰相。
D、陆贽有很高的政治才能,而且正直敢言,他表示要忠于朝廷,要对得起自己所学的
道德学识,就不能顾虑自身安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分)
三、(26分)
11、把文段中画线的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感人主重知,思有以效报,故政或有缺,巨细必陈,由是顾待益厚。
译 。
(2)时贽母韦氏在江东,上遣中使迎至京师,扌晋 绅荣之。
译: 。
12、阅读刘禹锡《秋词》①,完成试题。(8分)
秋 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②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 ①《秋词》共二首,此诗是第一首。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贬官朗州后。
②排云:冲天。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4分)
答: 。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鹤?(4分)
答: 。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4)题必做,(5)(6)任选一题)(10分)
(1)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3)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 。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 ,用之不竭。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
(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8题字。(20分)
一片苍茫 戴涛
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到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第 3页 共 8页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
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
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
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
沁脾。
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
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
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
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小二
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
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
生纳闷,便看了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
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喝者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
已是掌灯时分。
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
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
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击者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
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
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起两段,随即
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蜜蜂。
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男童说,我饿。
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
四壁空空,只有土坑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
爹。白生又是一惊。
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时,心沉得如同铅坠,
抬头西望,残阳扣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段红的。
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
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
子就靠要饭了。
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第 4页 共 8页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么?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
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由幽谷迁乔木,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白生沉默无语。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桑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
着水灵。街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
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
自当相让。
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
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
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
于是龙颇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
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
梨树技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4、(1)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答:
(2)“第四天……”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
15、对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
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应怎样理解?(6分)
答:①意义方面:
②作用方面:
16、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4分)
答:
17、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晶梨”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命
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B、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有
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C、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
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D、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心沉如铅坠”的比喻,用语贴切;“雪白”与“殷
红”
的对比,色彩鲜明;“你别看”、“你问我”等人物语,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E、“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深重
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五、(14分)
18、用一句话概括以下文字的要点,不超过 20字。(4分)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第 5页 共 8页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包括战略、战术是否得当,武器装备、兵员素质、士
气是否占优等,但一般来说,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强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双方综
合国力相当,则战争将陷入胶着状态,可能形成持久战;综合国力相差悬殊,
胜负则会呈现一边倒的态势。二战后的多次战事清楚地显示了综合国力对战争进
程和结果所起的关键作用。美国入侵格林纳达(8天)、海湾战争(42天)、科索
沃战争(78天)以及目前已接近尾声的伊拉克战争等重要战事,由于交战双方实
力悬殊,基本上是速战速决。
概括为:
19、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4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
伶牙俐齿的才女,西北文化则是粗犷豁达、驰骋沙场的武将;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比之以宋词,若江南文化是 ,西北文化则是
。
20、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个连词,使
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6分)
凡事过犹不及, ,( )变成明哲保身,( )变
成圆滑世故,( )变成是非不分。
①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六、(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充满了矛盾。
我们一方面对自己说对人要有爱心,爱人如爱己;一方面在外头又怕跟陌生人说话。
我们一边叹息人际关系逐渐冷漠,一边又不愿意伸手去帮助路旁车子抛了锚的人。
我们的借口是:怕自己被坏人骗了;怕自己在路边与麻烦事或麻烦人惹上关系。
我们的怕,大概已经快要把我们的爱吃掉。
要求:
(1)请以“生活中的矛盾”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文体不限。
(3)不少于 800字。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 第 6页 共 8页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八校联合体第二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卷答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 30分)
请将 1-10题的答案填入下表(每小题 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120分)
三、(26分)
11、(8分)
(1)
(2)
12、(8分)
(1)
(2)
13、(10分)( (1)-(4)题必做,(5)(6)任选一题)
(1) ,
(2) ,
(3) ,
(4) ,
(5) ,
(6) ?
四、(20分)
14、(6分)
答:(1)
(2分)
(2)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卷纸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考
试
号
…
…
…
…
…
…
…
…
…
…
密
…
…
封
…
…
线
…
…
内
…
…
不
…
…
要
…
…
答
…
…
题
…
…
…
…
…
…
…
…
…
…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4分)
15、(6分)
答:(1)意义方面:
(2)作用方面:
16、(4分)
答:
17、(4分) ( )( )
五、(14分)
18、(4分)
概括为:
19、(4分)
答: ,
;
,
。
20、(6分)
顺序为: (只填序号)
连词:
六、作文(60分)
另附作文纸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卷纸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300字)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卷纸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600字)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卷纸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800字)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卷纸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卷纸
2005-200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八校联考试卷
附: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 2.A 3.C 4.A 5.A 6.C 7.B 8.C 9.A 10.C
11、(1)他感激皇帝对自己重用优遇,想有所作为尽力报答,所以政事上
的缺点,大小事情一定陈述,因此皇帝对他的爱顾和待遇更加优厚。
(2)当时陆贽的母亲韦氏在江东,皇帝派使者迎接到京师,官员们认为
陆贽很荣耀。
12、(1)乐观豁达的心情。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对比。
(2)这是诗人将天高气爽、白鹤凌云的景色与自己充满诗意的情怀熔铸
在一起,表现出一种豪迈之情: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3、略
14、(1)这一情节写了店中无梨的境况和县丞汪过的遮掩,用这一连串令
人感到蹊跷的事构成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2)这段景物描写,一方面表现出梨树繁茂、梨花娇艳,用“雪白雪
白”的梨林美景反衬出后文百姓“血红血红”的悲苦生活;另一方面用蜂蝶
起舞引出下文男童捉蜂吮蜜的情状,推动情节发展。
15、(1)意义方面:这句违背事理逻辑的描写,写出了人们普遍具有的幻
觉,表现出白生义举的感天动地,使枯树生花,使严冬呈现春意;同时,也
以满树的白花为白生被斩寄托哀思。
(2)作用方面:与前文写春时梨花盛开相照应,为下文写白生被斩营造悲
壮的气氛,使作品前后意境相谐,浑然一体。
16、①白生临行前拜见多举,示其不敢忘恩,可见其有情有义。②白生到任
第二天即投入问案等事中,并微服私访,示其想有所所作为,可见其胸有志
向。③白生挨家挨户走访民情,示其能够体恤下情,可见其对百姓的一颗爱心。
④白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使百姓摆脱“梨灾”,可见其处事有智谋。⑤白生为了
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可见其有舍生取义的大勇。
17、B、C
18、根据为:综合国力决定战争的胜负和进程
19、略
20、②④①③
或、或、或(填“或者”、“或者”、“或者”也对)
21、参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答卷纸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