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
冰心
作者介绍
冰心( 1900─1999),原名谢婉莹,
福州人,现代著名文学家、儿童文学家。
主要著作有《冰心小说散文集》、《冰心
散文集》、《再寄小读者》、《归国以
后》、《小橘灯》等。
时代背景
《小桔灯》是忆写十二年前的一桩往事。文章写
于 1957年,回溯到十二年前便是在中国革命
历史上具有时代意义的 1945年。那年的 8月14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
反动派妄图篡夺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内战,一
面策划向解放区进攻,一面对要求民主、反对
独裁、反对内战的国统区人民实行白色恐怖。
这时候冰心正在蒋介石巢居的重庆,目睹国民
党反动派镇压革命人民的罪行,对革命人民寄
予深切同情。本文写的就是当时她在重庆郊区
的一个村落里遇见的一件事情。
“八九岁光景”——幼
小;“一身破旧的衣裤”、
“光脚穿一双草鞋”——贫
困;“瘦瘦的苍白的脸”、
“冻得发紫的嘴唇”——瘦
弱,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穷
苦孩子!通过作者的眼,我
们注视着她“登上”、
“摘”、“缩回”、“爬
下”,稚气的动作使人更添
同情。
这是映入作者眼中的孩
子,也是映在作者心上的孩
子,贯串整个描写的,是
“怜”——作者深深的同情。
这种发自肺腑的怜悯之情,
渗进了选词描画的笔尖里,
也透过“我”赶紧找医院号
码和“拉住她问”的两个动
作表现出来。
我
替
小
姑
娘
打
电
话
小
姑
娘
遥
指
自
己
的
家
阅读导引之二
从第 5段到第 7段
,探望。作者是怎样
进一步揭示小姑娘的
内心和生活的?
我”上门看望小姑娘。环境 、
人 、
物--处境的困苦和家庭担子的
沉
重 。并不只是读者更深的同情
,还
在对这个孩子的衷心喜爱。
我去探望小姑娘
阅读导引之三
第 8 段到第 9段,
告别。小姑娘制作、
赠送小桔灯,表现了
小姑娘怎样的一种思
想感情?
小女孩用敏捷的动作:“拿”、
“ 穿”、“挑”、“点”,在这些充满
了激情的动作里,在这句蕴含
了诗情的话语里,在这盏奇异
的小桔灯上,闪耀着多么动人
的“爱”的光华,寄托了多少惜别
的深情!
做灯
送灯
正是在这分手的瞬间,正是在这
盏桔灯融融的光亮里,小女孩的灵
魂闪射出多么灿烂的火花!她对前
途充满乐观,充满希望:“不久,
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
就会好了。”对“大家”的未来也
抱有坚定的信念:“她用小手在面
前画一个圆圈”,“按到我的手
上”,说,“我们大家也都好
了!”这个八九岁小姑娘天真的动
作和语言所揭示的,是她生活的信
念,是她崇高的精神境界。小桔灯
,就是她希望的象征,精神的象征
,就是这个光明的小姑娘的化身。
阅读导引之
四
第 10段,回来的路
上,“我提着这灵巧的小
桔灯,慢慢地在黑暗的山
路上走着”,有什么感想
呢?
夜色中那闪
闪的小橘灯
作者情感的波涛在胸中汹涌、激荡
,终于冲开了感情的闸门,汇成了
一股直抒胸臆的浪涛:“这朦胧的桔
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
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
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这已不再是同情,也不仅是喜爱,而
是对一个站在沉沉黑夜中热切盼望天
明的勇敢者的赞美,抒发了年长者对
可敬的年幼者的崇敬之情。
阅读导引之五
朋友的补叙。为什么在这里补叙王春
林的情况?小姑娘的爸爸──王春林,是怎样的一个
人,前面没有交代,也不能交代。不知
道王春林的身世,就无从揭示当时残酷
的阶级斗争,就不能进一步显示小姑娘
和她母亲的品格,也就不能更深地激发
“我”和读者的尊敬与同情。
阅读导引之六
第 12段到第 13段,想念。 12年过去了,
作者为什么还怀念着她们?
这里表现的,是对于长别的惋惜之情
,对于小友的惦念之情。感情的浪涛平息
了,却没有随岁月的流驶而消失,只是化
作了脉脉清泉渗入心底,在胸中久久地回
荡起伏。使我们读的人也止不住心头强烈
的思念,为小姑娘美好的今天欣喜、祝福
。
课堂练习──辨字
选出下列字词书写有误的一项,将序号填入
括号中。( )
A.一盏灯 楞了一下 嘴唇
B.竹凳 一架电话 对答如流
C.黑暗潮湿 怜爱 紧凑
D.小筐 竭尽全力 钦佩
作业:对照小姑娘
,联系你自己,谈
谈感受,写一篇二
、三百字的短文。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