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3:00:51
高二有机化学苯酚 高二.ppt(36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课件
化学课堂  ☆ 巩固练习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分子结构 ☆ 课堂练习 ☆ 课堂小结 ☆ 苯酚用途 ☆环保知识 环保知识点 滴随着石油化工、有机合成和焦化工 业的发展,产生的含有酚及其衍生物的废 水却是有害的。酚的毒性会影响到水生物 的生长和繁殖,污染饮用水源,因此含酚 废水的处理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常用减少含酚废水的产生及回收利用,以 做到化害为利,保护环境。 有关物质的结构比 较物质 官能团 结构特点 类别 脂肪醇 芳香醇 酚 CH3CH2OH CH2OH OH OH OH 羟基与链烃 基相连 羟基与芳烃 基侧链相连 羟基与苯环 直接相连 课堂练习一:判断下列哪些化合物属于酚类? ( 2)与( 4)是什么关系?最简单的酚是什么? (1) ( 2 ) OHCH3 ( 3) CH3 CH2OH ( 4 ) CH2OH 同分异构体;苯酚 1、 2; 课堂练习二 一、苯酚的分子结 构 二、苯酚的物理性 质纯净的苯酚是没有颜色的晶体,具有特殊 的气味,熔点是 43℃,露置在空气中因小 部分发生氧化而显粉红色。常温时,苯酚 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 70℃时, 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易溶于乙醇, 乙醚等有机溶剂。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 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 !如 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苯酚与苯取代反应的比较 苯酚 苯 反应物 反应条件 取代苯环上 氢原子数 反应速率 结论 原因 溴 水与苯酚反应 液溴与纯苯 不用催化剂 Fe作催化剂 一次取代苯环 上三个氢原子 一次取代苯环上 一个氢原子 瞬时完成 初始缓慢,后加快 苯酚与溴取代反应比苯容易 酚羟基对苯环影响,使苯环上氢原子变得活 泼 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通过实验和苯酚的结构特点, 推测苯酚应具备的性质。 1. 苯酚的酸性 3. 显色反应 遇 FeCl3溶液显紫色 ,利用这一反应可用于 检验苯酚或 Fe3+的存在。 2. 苯酚的取代反应 课堂练习 4. 氧化反应 苯 酚 的 化 学 性 质5. 缩聚反应 课堂练习二 课堂练习三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写出简 要 操作步骤和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答:将 CO2发生装置中产生的 CO2通入 苯酚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有 苯 酚产生,说明碳酸酸性比苯酚 强。 课堂练习 三 ( 1) FeCl3溶液 ( 2)现象分别是:紫色溶液、无现象、 红褐 色沉淀、血红色溶液。 用 一种试剂,可以把苯酚、乙醇、 NaOH、 KSCN 四种溶液鉴别开来?现象分别是 四、苯酚的用 途 1.制酚醛树脂、合成纤维、医药、染料、农药  2.可用于环境消毒  3.可制成洗剂和软膏 ,有杀菌、止痛作用  4.是合成阿司匹灵的原料 注 :Aspirin成分为乙酰水杨酸 因此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课堂小 结一 .苯酚的分子结构 化学式 : 结构简式 : 二 .苯酚的物理性质 色、态、味、溶解 性、毒性、腐蚀性 。 三 .苯酚的化学性质  1.酸性:  2.取代反应:  3.显色反应:  4.氧化反应: 四 .苯酚的用途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1.煤焦油里含苯酚 ,用什么方法把它分 离出来 ?又怎样检验分离出苯酚后的煤 焦油中已没有苯酚存在。 2.有机物 R中含碳 77.8% ,氢 7.4% ,氧 14.8% ,它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 H2密度 的 54倍。该有机物水溶液遇 FeCl3溶液不显 紫色。试写出它可能结构简式。而它的同分异 构体遇 FeCl3溶液显紫色,试写出同分异构体 的结构简式。 巩固练习二 巩固练习 二 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 HO— CH2— CH=CH2 OCH3 从它的结构简式可推测它不可能有的化学性质 是 A 既可燃烧,也可使酸性 KMnO4溶液褪色 B 可与 NaHCO3溶液反应放出 CO2气体 C 可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 既可与 Br2发生加成反应又可发生取代反应 软件使用说明 采用非线性结构,方便老师调用 鼠标左键或键盘任意键可逐步显示屏幕内容 单击各种按钮、热字可实现交互跳转 任意时刻均可按 返回主菜单 任意时刻均可按 返回来处 任意时刻均可按 到默认上一张幻灯片 任意时刻均可按 到默认下一张幻灯片 任意时刻均可按 结束幻灯片放映结束 教学目的 1. 掌握苯酚的结构 ,性质和用途 。 2.理解苯酚的化学性质跟分子结 构关系 。 3.通过实验 ,培养提高学生的观 察能力 ,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 力。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4:29:1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