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新源共享
单      位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上传时间 : 2017-04-27 13:01:12
篱笆那边 高二.doc(2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并学习诗人热爱祖国的激越情感   (2)分析诗歌以平凡而新颖的意象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3)学习分析诗歌的象征手法,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意象运用的特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经历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手段:比较法、启发法 设计思想:本课从相同题材诗歌的比较入手开始分析,意在突出本诗的情感发展脉络及其意象使用上的特 点。同时,如何解析朦胧诗的朦胧,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诗歌的特点,学会分析鉴赏这样的诗歌,也是这节 课的重点,即从分析本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另外,本堂课的学习重在对学生启发引导,引导他们读更多的 诗歌作品。 一、导入:   1.你知道现代诗与当代诗怎样划分吗?   2.明确以49年为界,并顺势讲述当代诗的发展状况。(解放初期——十年浩劫——百花争鸣;“四 五天安门诗抄”;朦胧诗派;当今的流派纷呈。)   3.朦胧诗人强调诗人的主观感觉世界,大量采用虚写法,使诗由具体变得抽象,追求诗的内在旋律; 选用奇特的意象,打破时空秩序,捕捉瞬间感受,运用跳跃性的结构,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让人读起来 不那么明晰易懂。他们的代表有舒婷、顾城、北岛等人。 二、诵读:   1.引导学生以本诗比较《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体会它们内容风格的区别。   2.导读:三者均情感挚烈。但《我爱这土地》低沉而一气呵成,《赞美》意象繁复而情绪复杂,较《我爱 这土地》情感高昂。本诗前二节情绪低沉,后文则高昂激越,情感更富有变化。   3.学生诵读诗歌,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而给予指导。 三、分析诗歌:   1.你读诗歌的第一节有什么感觉?感觉源自意象,“老水车”、“矿灯”分别会出现在哪能里,它们 可能会象征着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 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 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道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的运 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正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 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 解为班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啊!” 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痛苦的呼喊。   2.这首诗的第一节颇像《赞美》的第一节,舒婷会怎样把握下面内容呢?   明确:她会如同穆旦一样写希望,可如何行文呢?仍去寻找一个农夫吗?不,舒婷的表达是独特的: “我是贫困,我是悲哀”对上节诗作了总结。下文“希望”是那么挚烈,但它也是那么强烈的刺激着我们。 “——祖国啊!”这呼喊是为祖国有了希望而不能实现希望的痛苦而呼喊。   3.诗歌的第三节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蛛网”、“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这些意象本身就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 朝气,那么微妙地传达着喜悦的出现。这就是祖国,“簇新”的祖国,“喷薄”而出的祖国!“——祖国 啊!”这是为祖国的觉醒振兴的呼喊!   难点:“蛛网”是纤细的,可它存在。“神话”是缥缈的,可它是那么美好。二者组合是为了叙述“簇 新的理想”,应该说这是为了从一二节过渡到下文。   4.诗歌的用意表达在这里已经很振奋人心了,但诗人没有停笔,而是继续深入表达。你看看诗人是怎 样显示思想的深邃的?请结合诗文具体分析。   明确:诗人进一步表达自己与祖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表达自己为祖国甘于献出生命。诗歌先从“我” 的微小谈出自己是祖国母亲身体的一部分,又以“我”的庞大表达自己不会与祖国分离。接着以“乳房” 这一意象真诚的把祖国比为母亲,这样二者的关系更牢固。“迷惘”、“深思”、“沸腾”几种状态的 “我”,写出了我的成长过程。我既然成长起来了,那么我就要为祖国的“富饶”、“荣光”和“自由”而 奋斗,甚至献出生命。此时,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诗人用生命呼 喊出的热爱。   5.请学生谈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从而了解诗歌意象象征的朦胧,体会朦胧诗的特点。   6.小结,并请学生再诵读诗歌。这之后,请学生比较与《我爱这土地》和《赞美》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什么 区别。   明确:意象的平凡而新颖、内涵丰富是这首诗的特点。 四、扩展阅读:   提供阅读材料:《致橡树》,请学生讲析,并朗读舒婷的其它诗歌。 五、作业:   1. 对《致橡树》的意象进行分析,完成 200字左右的文章。   2. 查找其他朦胧派诗人的作品,阅读品味。 六、板书设计: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意象新颖 象征丰富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
  • 教育技术与创新部
    新源共享 2017-04-27 14:28:30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