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函数的导数教案 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复合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地确定复合函数的中间变量;
2.使学生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及其推导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公式求复合函数的导数.
教学重点和难点
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复合函数概念和复合函数求导公式的推导
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y=(3x-2)2;(2)y=(x2)3.
(请一名学生板演,并将结果保留在黑板上,其余学生在座位上演算).
解:(1)∵(3x-2)2=9x2-12x+4,
∴ y'=(9x2-12x+4)'=18x-12.(1)
二、引入新课
我们可以把复习提问第(1)题中的函数 y=(3x-2)2看成由 y=u2,u=3x-2复合而成
的,
而有
将(1)和(3)相比较有
再看复习提问第(2)题中的函数 y=(x2)3,我们也可将它看成由 y=u3,u=x2复合而
成的函数,即
y=u3=(x2)3.
将(2)和(4)相比较也有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
(要对照前面两个具体例子加以解释.)
2.(*)和(**)得到的是同样的结论,它是否有普遍性?即能否作为复合函数求导的
法则?下面我们将给出证明.
三、讲解新课
分析:
所以要证明定理的结论成立,只需证明
因此上式等价于
追问:以上的分析有无漏洞?
(如果学生能指出分析过程中的漏洞,则给予充分肯定,如果学生发现不了,那么
教师应给予提示.)
因为 u是 x的函数,上述分析的过程中,Δu的变化是随着Δx的变化而变化的,
当 x改变Δx时,u既可能相应地有一个非零的改变量Δu,也可能有一个等于零的改
变量Δu=0.而上述分析过程必须在Δu≠0的前提下才能完成(这就是前面“分析”过
程的漏洞所在).
那么Δu=0的情况如何呢?
当Δu=0时,定理给出的公式也是成立的.(证明略去,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在课余
去思考或看有关参考书.)
证明:(请一名学生口述,教师代其板书,师生一起完成证明过程.)
上面定理实际上给出了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复合函数对自变量的导数,等于已
知函数对中间变量的导数,乘以中间变量对自变量的导数.
这个法则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推广到两个以上的中间变量.例如,如果
y=y(u),u=u(v),v=v(x),
例 1 求 y=(2x+1)5的导数.
解:设 y=u5, u=2x+1,
=5u4·2=5(2x+1)4·2
=10(2x+1)4.
注意:在利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求导数后,要把中间变量换成自变量的函数.
设 y=u-4,u=1-3x,则
=2u·cosv·2
(在讲解以上三例时,着重引导学生找准各复合函数的中间变量,明确每次求导是
哪个变量对哪个变量求导.)
四、课堂练习
1.求下列复合函数的导数(设中间变量):
熟练之后,可以不写出过程中设中间变量的步骤,例如解上面练习各题可以直接
写成:
(1)y'=[(x2-1)3]'
(3)y'=[(1+sinx)2]'
=2(1+sinx)·cosx=2cosx(1+sinx).
(4)y'=[(1-cos2x)2]'
=2(1-cos2x)·sin2x·2
=4sin2x·(1-cos2x).
如果更为熟练了,则上面求导过程中带“(*)”号的步骤也可以省去不写.
由课堂练习第(3)和第(4)题可见,对于经过多层次复合及四则运算而成的复合函数,
也可利用复合函数求导法则,由外向里逐层求导.
2.今后我们将要证明公式
(xa)′=axa-1
对一切实数 a都成立.运用这个公式和复合函数求导法则求下列无理函数的导数:
(以上两题由教师带着学生完成.)
五、小结
2.求复合函数的导数,关键在于分析清楚函数的复合关系,并适当选定中间变量,
明确求导过程中每次是哪个变量对哪个变量求导.
3.对于经过多次复合及四则运算而成的复合函数,可以运用公式由外向里逐层求
导.
六、布置作业
1.把下列函数看成由一些比较简单的函数复合而成的,写出它们的复合过程:
2.求下列复合函数的导数(设中间变量):
3.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3)y=(1+x2)2sin(ax+b);
(4) y=(1+cos2x)3.
4.求下列函数的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