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指导朗读
——我教《沉香救母》
《沉香救母》是苏教版第四册第4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借助一个感人
的神话故事,赞扬了沉香不畏千难万险,刻苦练功,英勇救母的一片赤诚之心。
课文情节生动,字里行间充满沉香对母亲的挚爱之情,同时,图文对照,生动形
象,如何通过朗读指导,使学生深切体会父爱子、子念母的人间真情呢?我想到
了中医常用的“四诊”法——望、闻、问、切。
一、望
望即观察。在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我指导学生按顺序仔细观
察课文插图,从沉香紧锁的眉头,愤怒的双眼和握紧的拳头,想象沉香不怕
“寒冬腊月”、“盛夏酷暑”,“起早贪黑”苦学武功,立志救母的艰辛。从母
子俩拥抱在一起,喜逐颜开的画面,想象母子团聚时百感交集的感人语言,然后
依图品读,读出急切和欣喜。这样,一个不怕困难,刻苦习武,一心救母的孝子
形象便矗立在孩子们心中。
二、闻
闻即听。文章本身的神话色彩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但课文中的不少长句
也影响了学生的品读。如“原来,沉香的妈妈是个美丽善良的女神,因为向往人
间美好的生活,被二郎神压在了华山脚下。”“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
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动。”这时,教师需要范读,范读不
仅能帮助学生断句,而且也能渲染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人氛围,为学生
的感情朗读抛砖引玉。当然,听的方式也可多种多样,可听老师范读,也可同桌
互听互读,或欣赏优秀生的朗读,学生边听边赏,自然如身临其境。
三、问
课改提倡生生、师生间的双向互动,给学生“思”与“评”的空间,在品读
赏析中,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读,其他同学评评这样读好不好,为什么?通
过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读课文进行有意识地思考和处理的好习惯,同
时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质疑为主线,以自主发展为灵魂的教学思想。学生在
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在积极的参与和协作中学会读书,自主发展。
四、切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情不自禁地想
说,想做,借以抒发感情。这就是切。精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当学生品读到
“望着高耸入云的华山,想到就要跟日思夜想的妈妈见面了,沉香心里无比激
动。他举起神斧,奋力向大山劈去。”时,个个都不由自主地做起举斧劈山的动
作,我于是顺势引导,让学生想沉香所想(扮演沉香),做沉香所做(劈山动
作),说沉香所说(沉香心里的话),借说,悟文中的情,借做,抒发自己内
心的情,最后通过感情朗读,把学生的情推至高潮。
皮亚杰说过:在教学过程中,儿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
会成功。在课堂上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各种读书的机会和表现机会,教
师力求精讲。这样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