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4-28 14:33:39
在朗读想象中创造 语文 二年级.doc(2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音频
在朗读、想象中创造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谈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苏教版第四册的一首叙事诗,同时也是一首歌词。歌词 颂扬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老乡,把敌人领进埋 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壮举。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要使 学生真切感知、深入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必须通过听唱 观察、朗读、想象等手段,把学生带进一个悲壮的感情世界,在多种感官的活动 过程中,了解二小的事迹,感知英雄的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听唱歌曲,整体感知   板书课题之后即可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让哀婉动人的歌声拨动 学生的心弦,先作感情的铺垫,而后自由朗读课文,便有了整体感知时代氛围 和英雄行为的基础。   在此前提下指名朗读第一节,而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放牛的王二小哪 儿去了?”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学生如能从字里行间感悟到“牛儿还在”、 英雄已逝的悲壮结局,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和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 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从来就离不开学习语言文字所产生的顿悟。   二、图文结合,想象补充   知英雄事迹,颂英雄精神,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在具体教学中,应通过观 图、读文、想象来实现。从第一节学生已知王二小放的牛还在山坡吃草,可他却已 牺牲在血染的山冈,永远离开他心爱的牛儿了。那么,二小是怎样牺牲的呢?让 学生读第二节,看插图,展开想象:“九月十六那天早上”,当敌人来扫荡的 时候,二小在做什么?这是课文所没有写明的,作者故意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感悟。 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第二幅插图,学生就会开启思维的闸门,创造性地想象出王 二小的行动、语言和内心活动,从其动作想象到二小正在山坡一边放牛,一边放 哨,从其专注的神情,想象到二小对敌人充满高度的警惕,对乡亲怀有深深的 爱。这种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符号中间的艺术空白转化为立体表象的过程, 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   在朗读第三节时,可继续启发学生想象:如果敌人从山口走进山沟,将会 有怎样的情况发生?(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就会遭殃)敌人抓住二小叫他带路时, 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合朗读,观察插图二,学生从他的神情中如能读出他 内心的镇静、沉着,读出他表面上假装顺从,实际上却有主张的聪明和智慧,便 又是一重大发现和再创。   三、朗读背诵,体验“高峰”   语文学科的目标在于创造,创造学生精神世界未有的东西。而这惟有通过学 生个体的切身体验才能获得。四、五两节是情节和感情发展的高潮,也是最震撼 人心的时刻。如何让学生体验感情高峰?惟有朗读和背诵。可以是个别读与集体读 相结合;可以是教师范背在前,学生仿背在后。个别读:“王二小带路走在前面 把敌人领进我们的埋伏圈。”集体读:“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声。”个别读 “敌人才知道受了骗。”老师用悲怆的语调读:“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 大石头的上面。”学生用高昂愤怒的语调读八路军复仇杀敌的句子,形成一股排 山倒海之势,尽情倾泻着悲愤之情,感情体验达到“高峰”,同时,一种新的 情愫便在学生的内心世界潜滋暗长。   最后一节是尾声,要读得舒缓、沉重、深情,可采取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老 师范背、学生试背的方法,以体会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丰 富学生的精神家园。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