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4-28 15:06:10
课题十二 连加、连减 数学 一年级.doc(4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第 6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教学设计 教案 课题十二 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 5+2 5-2 8-2 5+3 7+1 3-1 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http://www.newkb.net E-mian:bsedu@bsedu.net Tel:0571-88910155 Fax:0571-88910955 教学设计 教案 导入新课: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 新本领。 学习连加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 a.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b.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习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a.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b.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课件,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 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http://www.newkb.net E-mian:bsedu@bsedu.net Tel:0571-88910155 Fax:0571-88910955 教学设计 教案 3.揭示课题。 a.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b.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 加第三个数。 学习连减 1.课件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a.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b.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 □ ○ □ ○ □ 3.交流。 a.说说“8-2-2”的含义。 b.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巩固练习 http://www.newkb.net E-mian:bsedu@bsedu.net Tel:0571-88910155 Fax:0571-88910955 教学设计 教案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一的第3、6题。 a.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b.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备课时,考虑到观摩课的需要,感到只教连加,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偏少,所以就 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起教。设计教案时不免有些担心,生怕学生接受不了。可 是实践下来,发现学生学得比较顺利。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利用课件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 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http://www.newkb.net E-mian:bsedu@bsedu.net Tel:0571-88910155 Fax:0571-88910955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我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 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 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 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 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 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 的效果。 专家评析 本课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把数量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同步展现 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了理解连加、连减含义的直观形象支柱,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改用传统的教具演示,连加、连减的含义是不是会成 为教学的难点呢?经验告诉我们,不会。因为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 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而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又完全 相同,因此,把连加、连减两个内容安排在一节课内教,学生不仅能够接受,而且有利 于促进学习的迁移。 我们看到,在本课的新授过程中,教学连加,以教师引导为主;教学连减,则放 手让学生自己类推,体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改革要求。这也是本课教学设计与实施 过程中的一个亮点。 相对算式含义的理解而言,连加、连减的口算常有一些学生感到有点困难。分析原因, http://www.newkb.net E-mian:bsedu@bsedu.net Tel:0571-88910155 Fax:0571-88910955 教学设计 教案 除了学生初次接触两步计算不习惯之外,主要还是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凭 短时间记忆进行第二步口算时发生障碍。为此,本课的巩固练习,在“先操作再计算” 和“看图计算”之后,安排了“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的专项练习,着 重训练学生记忆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这是很有针对性的。 http://www.newkb.net E-mian:bsedu@bsedu.net Tel:0571-88910155 Fax:0571-88910955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