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5-03 17:23:39
一年级《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数学 一年级.doc(35.5KB)
  • 浏览 : 6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一年级《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兴趣,感知数学在 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经历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 正确填写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散思维能力和与人合作的交际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意识,体验与同 伴合作的欢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矛盾   师:(多媒体动画演示)大象爷爷的生日 到了,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你听,他们一起为 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you……(播放音乐)大家跟着 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小动物?   生2:我想知道小猴家来了几只?   生3:我想知道小狗家来了几只?   生4:我想知道小猪家来了几只?   师:这张图上,来大象家的客人排列得比较乱,你能想一个什么好办法, 让别人一下子就知道刚才提的问题呢?   生:可以把它们一样的小动物放在一起。   师:对,也就是可以把它们分类理一理。   评: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学习的前提。“大象爷爷过生日”这一儿童熟悉 的社会画面,具有鲜明的色彩,精美的动画,悦耳的音乐,体现了浓郁的生活 气息,教师适时地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另 一方面引用情境揭示矛盾,让学生独立探究,寻找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 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感受到数学知 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鼓励学生面对实际问题 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简单的统计图   师:咱们可以请积木来帮忙整理,一块积木表示一只小动物(每块积木侧 面贴有动物图案)。每一只小动物用哪种积木表示?   生:用长方体表示小狗,用正方体表示小猴,用圆柱体表示小猪。   (学生独立操作:在桌面上自下往上搭,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一只只小动 物依次来大象家的过程,屏幕上出现一个小动物,学生就搭一个,一人板演。)   评:学习数学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充满丰富、生动 的思维活动的过程,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自己动脑动手作数学收集整 理材料,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学生手脑并用都参与搭积木的活 动过程亲自感受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并培养了学生应用多种感官参与思维活 动的能力。用积木表示小动物,渗透了替代思想,搭好的积木就是立体的统计图 要求放在桌面上搭,体现了统计必须在同一平面上进行的思想;要求学生自下 而上搭,暗示了制作统计图必须自下而上的方法,为以后的统计教学埋下了伏 笔。   师:看了这张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小狗家来了4只。   生2:我知道了小猪家来了3只。   生3:我知道了小猴家来了 5只。(教师根据口答板书。)   师:像这样,把来大象家做客的客人分类理一理的过程就是统计。   三、简单的统计表   师:从这幅图中,还能统计什么?   生:还能统计花。   师:可以把这些花按什么来分类理一理?   生:按颜色来理一理。   师:有哪几种颜色的花?   (学生独立操作:把花分颜色整理在线框内,一个框里摆一种花,一人板 演。)   师:刚才小朋友把花按颜色理一理的过程就是什么?   生:就是统计。   师:看了这张图,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红花有 5朵。   生2:我发现了黄花有4朵。   生3:我发现了绿花有3朵。   生4:我发现了紫花有2朵。   生 5:我发现了这些花是按从多到少的规律排列的。   生 6:我发现了这张图排列的像楼梯。   师:你真聪明!这正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生 7:……   师:老师根据这张统计图,画了一张表,你能填吗?   (学生自己填表后集体交流,教师板书如下:) 红花 黄花 绿花 紫花 (5) 朵 (4) 朵 (3) 朵 (2) 朵   师:看了这张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我想问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多?   生2:红花和黄花一共有 9朵。   生3:我想问绿花比紫花多几朵?   生4:绿花比紫花多1朵。   生 5:我想问四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生 6:四种花一共有14朵。   生 7:我想问为什么红花有 5朵,黄花有4朵,绿花有3多,紫花有2朵?   生 8:因为图上就画了这么多吗!   生 9:我想问什么花最多?什么花最少?   生10:……   评:章志光教授这样说:“从可能性来看,任何一个正常的、有智力的人都 有创造力,即潜在的创造力。”每一个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 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有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开放性的问题—— “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 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又一次引领着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海阔天 空。   四、巩固应用   师: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帮了它统计的大忙,想请客,请大家吃水果呢! 它来到水果店一看,呀,这里的水果又多又新鲜,有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 可是呀,它不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哪些要多买一些点,哪些要少买 一点,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先进行统计。   师:大象爷爷该怎样统计呢?大家愿意帮忙吗?   (小组活动:将每人最喜欢吃的水果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在虚线框里,再将 小组的统计结果填在书上色统计表里,同时播放优美抒情的音乐。)   师:请各组长汇报并展示统计表。   组长 1:我们组最喜欢吃苹果的有2人,没有人喜欢吃梨,最喜欢吃西瓜的 有1人,最喜欢吃桃子的有1人,最喜欢吃草莓的有3人。 苹果   梨 西瓜 桃子 草莓 2人 0人 1人 1人 3人   组长 2:……   师:猜一猜,我们全班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 人最少?   生:我猜最喜欢吃梨的人最少,最喜欢吃草莓的人最多。   评:让学生猜一猜,一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者又重视 了学生估算能力、数感的培养,可谓一石双鸟。   师:小朋友到底猜的对不对呢?让我们来算一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组统计表汇总全班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 最喜欢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少。)   生:我们算下来全班最喜欢吃苹果的有 7人,最喜欢吃梨的有 3人,最喜 欢吃西瓜的有 8人,最喜欢吃桃子的有 6人,最喜欢吃草莓的有 16人。   师:每一种水果都有很丰富的营养,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每一 种水果都得吃,不能偏食。   评:新的数学教育观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 数学的重要方式。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尝试采用了 分组实践操作的方法,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课堂环 境中享受到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愉悦。   五、反思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会了怎样统计。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我想统计全班小朋友。   师:可以按什么统计?   生 1:可以分成男同学和女同学。   生 2:可以分成高的和矮的。   生 3:可以分成胖的和瘦的。   生 4:“可以分成长头发的和短头发的。   生 5:可以分成扎辫子的和没扎辫子的。   生 6:可以分成姓张的和不姓张的。   生 7:可以分成有牌子的和没有牌子的。   生 8:可以把双胞胎分出来。   生 9:可以分成有红领巾和没有红领巾的。   生 10:可以按衣服的颜色分。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到那么多呢!还可以统计什么?   生:还可以统计来听课的老师。   师:可以按什么统计?   (学生回头仔细观察。)   生 1:可以分为男老师和女老师。   生 2:可以分为长头发的和短头发的。   生 3:可以分为我们学校的和不是我们学校的。   生 4:可以分为戴眼镜的和不戴眼镜的。   生 5:可以分为带皮包的和不带皮包的。   (在场的老师不由自主地笑出了声)   评:在这一刻,学生的思维闸门完全打开了,他们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自 由联想,畅所欲言。面对问题,能主动寻找其知识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正 是应用意识的具体体现。在这一刻,学生深深地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 务于生活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对学习的好奇心,引发更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评:   执教者注重转变角色,把充分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习能力 放在教学首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教师成为学 生学习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采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注意培养学生动口动脑的实践精神、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全体学生不断 萌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教师的评价观彻底改变,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 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想,突破了学科本 位,将美术音乐引入课堂,营造了愉悦的情境,学生学习热情高,充分体现了 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体现了学生较高参与率,体现了学生能学习 会学习,体现了探索创新,是体现课改新理念的一堂好课。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