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5-03 18:37:57
千米的认识 数学 三年级.doc(23.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第 3 课时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 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 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 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 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 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 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挂图“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 (km )、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 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 米”(把课题补充完整)。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 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 长1000米;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 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 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 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 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4.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 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十的第1、2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