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 的 度 量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 18—19
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自己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
结构与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
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2、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
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 1°角的表象;能通过量角,
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
长短无关。
3、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师用的活动角和量角器各 1个,为学生每人印制
120°
和 50°的两个角,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 1个,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角的大小
出示活动角,提问:要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可以怎样做?变小
呢?
学生讨论,明确: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两条边叉开一些,角就大一些;把两条
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我们以前学习量线段,是用厘米、分米、米来度量表示,那么,
角的大小怎样度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认识量角器:走迷宫,找城堡
1、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量角器,你看到了些什么?
2、组织学生交流,说说看到些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量
角器像个大迷宫不容易看明白,在这个迷宫里有 4座大城堡:中心点、
0°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
3、出示教师用的量角器,请同学们一起走走迷宫,把你找到的
4大城堡指给同学看。并指出内刻度线的 0°刻度线、外刻度线的0°
刻度线,结合学生的交流,指出角的计量单位“度”,并观察 1°角
的大小。
三、学习量角、编儿歌
1、我们认识了量角器,了解了 4大城堡,你们会量角了吗?
请同学们打开书第 19页,照书上的样子试着量角。
2、组织学生交流量角的感受。
提问:有没有兴趣把量角的过程编成儿歌呢?
3、用量角器量印在练习纸上的角( 50°的),把量角的步骤
和方法编成儿歌,发挥集体智慧。
提问:拿着量角器量角,第一步干什么?
用量角器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师生共同操作,这一操作过
程简单点怎么说?
学生议:(点对点)板书。
第二步干什么?怎么编儿歌?
再用量角器的一条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学生初议(线
对线或线对边)
师生依次分步操作,找关键字编儿歌: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追问:这另一边的度线上有两个刻度,应该读哪一个度数?为
什么?
儿歌怎么补充?全班讨论,把儿歌板书完整。
“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外数外, 0在内数内”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试着量出练习纸上的另一个角( 120° 的),先估计,
再边读儿歌边度量。让学生说说怎样量角,怎样读出度数的。
2、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
①将角的一边和零度刻度线覆盖住,只露出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内圈 70°,外圈 110° ,学生猜多少度(可能以右边的零刻度
为始边,读内圈刻度,也可能以左边的零刻度线为始边,读外
圈刻度),再全部呈现,这个角是 70°。
②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 130° ,外圈 50°,角的一边落在
左边的零刻度线上。这个角应该读外圈刻度 50°。
③继续猜,方法同上,内圈 120° ,外圈 60°,有的读内圈刻
度,有的读外圈刻度,结果都错了。原来,角的一边已不在零刻度线
上。
3、完成“想想做做”第 7题,再在小组内交流。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本领,获得了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