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P6/例 3 P10/例 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探究交流例 3
1、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
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2、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相互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和过程。
3、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
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
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
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4、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5、学生交流讨论小结: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6、学生互相提出问题解答交流。
如: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等问题。
合作讨论例 4
1、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
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怎样解答?
3、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
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
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4、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5、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例 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 例 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
“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 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
要花多少钱? 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24÷2 24×2+24÷2 270÷30-180÷30 (270-180)÷30
=24+24+12 =48+12(2) =9-6 =90÷30
=48+12 =60(元) =3(名) =3(名)
=60(元)
运算顺序:①算式里没括号,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②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再算括号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