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 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
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苏教版第一册加法和减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 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 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 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
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 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
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
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 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 13个人。
生 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 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
有 13人。
生 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 5个小朋友中的 2个人先和 8个人凑成 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
下的 3个人,一共是 13个人。
生 4:我们是把 8个小朋友分成 5个小朋友和 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 5个小朋友和后来
来的 5个小朋友凑成 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 3个人,一共是 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 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 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
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 8根小棒,又摆了 5根小棒,然后从 5根小棒里拿出 2根放入 8根小棒
里凑成了 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 3根,就等于 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 5根小棒
中拿出 2根,跟 8根小棒凑成 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 3根,就等于 13根小棒,这
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 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 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
算出 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 8加 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
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 8、7、6分别凑成 10,
然后用 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 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 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 9加
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 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 1:从 9中拿出 2,与 8凑成 10,10加 7等于 17。
生 2:从 8中拿出 1,与 9凑成 10,10加 7等于 17。
生 3:我想因为 9+8=17,所以 8加 9也等于 17。
教师对这 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 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
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 9+8=17想的过程和 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
习的迁移。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 6个人,又上来了 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
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课堂小结,画龙点睛(略)
教学设计说明
8、7、6加几是在学生学习了 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有了
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教学的第
一步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
较,初步体验“凑十法”。8加几的计算方法与 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用“凑
十”的方法来解决,初步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然后让学生直接看算式算出结果。由于有了
9加几的基础和以上的感知、体验、比较,学生会很自然地用“凑十法”来计算 8、7、6加几
的这些算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体验“凑十法”的简便性和适用性。然后设计
8加 9的计算,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同时进
一步理解“凑十”的方法。最后,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来解
决数学问题,亲身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专家评析
采用买公园门票的情境导入新课,体现了数学同日常生活的联系。学生学得有趣,认为数学
问题就在自己身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真正体验 8、7、6加几的计算方法,再结
合 9加几的方法,逐步体会“凑十法”的算理,同时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注意了巩
固练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