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5-05 14:07:12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说明 数学 一年级.doc(26.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11~20各数的认识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掌握 20以内的大小和 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 20以内的加、 减法做好准备。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图。 数数→读数→顺序和大小→写数→个位和十位→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材先教学数 11~20各数,然后教学 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 10加几、 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练习。 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 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在这幅情境图中,1个教师带着 9 个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车的人及一些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首先 让学生试着数出一共有多少人,教师和学生一共是 10个人,这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在 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接着数下去,看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启发学生观察:情境图中还有什么? 有多少?让学生数一数。为正式教学数 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教师还要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 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品德教育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 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单元教材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 习。 例 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 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 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 的 10根单根的小棒,把这 10根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 在 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 20,并且直观地了解 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 成的,这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 2教学数的读法,教材注意通过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来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 时,突出 10根小棒一捆,就是 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小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 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 3教学数序,要求学生把直尺上的数读出来,有助于学生理解 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在练习十四中,还出现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习题,要求学生按照数的顺序在( )中填 上适当的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虽然图形本身是直观的,但是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 难的。因此,这里不要求向学生介绍“数轴”这个名称,以免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例 4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 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学生掌握了 11到 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 1表示 1个 十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为此,教材还特别安排了一些练习。如练习十四的第 1题,要求学生 把各个数用小棒表示出来。 练习十四习题的安排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第 6题,让学生说一说 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科书第 88页安排了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题,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 11~20各数的 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些准备。例如,教学 9加 4时,把 4分成 1和 3, 先算 9+1=10,再算 10+3=13。教材中通过摆 1捆和 3根小棒来说明 10+3=13,3+10=13,13- 3=10,13-10=3。这样学生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加、减法的关系,有助于教学用凑十法计 算加法和用加法计算减法。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安排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练习都是比较 简单的,如 11+2、13-2、14-4、11+3。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 20以内的数, 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一点准备,但是这些计算不作为教学的基本内容, 不要求学生熟练地掌握,也不作为考试内容。 练习十五的设计体现一定的弹性和给学生提供一定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习题呈现 的形式丰富多彩。练习十五除了安排一些巩固练习外,还安排了比较两数大小的问题,如第 2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也是《标准》加强的内容。第 3题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 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数感。第 5题是一道巩固数序的 题目,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练习十五的最后是一道数学游戏,是已学加减法的混合练 习。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