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加几
教材说明
这一部分教材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了 9加几的计算方法,就为后面学习 8加几,7加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
准备题,让学生复习一下 9加几得 10,9加 1再加几的连加式题和 10以内的数可以分成 1
和几,为教学新内容做准备。
教材采取了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帮助学生掌握算法。教科书第 83页例 1,通过 92教学 9加几
的计算方法。这里采用的是“凑十法”。这道例题的图是一个小朋友在摆球。通过这个图一方面
说明,为了把 9凑成 10,把第二个加数分成 1和 1,9先加上 1得 10,再算 10加 1得 11。另
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体会凑十的方法和过程。为此还在算式的下面注出凑十的
过程,并在算式旁边注明 9加几的思考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
教科书第 84页例 2,为了巩固凑十的方法,这里要求学生用小棒和圆摆相加的过程,来加
深对凑十法的理解,书中仍然给出了图示,但在计算时则要求学生自己把加数分成 1和几
并算出结果,这就比例 1前进了一步。
例 3只给出算式,让学生通过摆实物来算出结果;例 4则要求学生不依靠实物,自己想一
想该怎样算。这样由具体到抽象,一方面可以借助实物图形的表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也是有帮
助的。
在教科书第 84页的“做一做”中安排了两道巩固练习题。第 1题,上下对照,以帮助学生进
一步掌握“凑十法”。第 2题是按顺序出的 9加几的题目,使学生及时巩固。
在练习十八中,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安排了适当的练习题。
第 1题,是看图列式。这种形式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只是变成 9加几的进位加法。
第 2、3、4题,在巩固 9加几的同时,渗透函数思想。第 3题带着练习写算式。第 24题,还可
作为经常反复练习的形式使用。
第 5题,是比大小,前面已多次出现。关键是让学生明确要先求出加得的和,再与后面那个
数比大小。
第 6题,是 10以内加法和 9加几的混合练习。
第 7题,带着练习连加。
第 8题,用图帮助学生想填括号的方法,同时也为以后讲 20以内的减法做准备。
第 9题,让学生把每道题和它的得数用线段连起来,这种练习形式前面已经出现过,通过
练习可以进一步巩固 9加几的计算。
第 10题,可以考查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
第 11题,带着练习已学的图画应用题,为正式学习应用题做准备。
第 12题,带着练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
第 13题,带着练习填括号,为学习减法做准备。
教科书第 88页例 5,是两道有图又有文字的应用题,都是第一个条件用图画表示,第二个
条件和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这比前面完全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提高了一步。从这里开始要
使学生知道题里告诉的都叫做“已知条件”,要求的叫做“问题”。由于应用题以表格的形式出
现,就便于学生看清哪部分是已知条件,哪部分是问题。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叙
述出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联系加、减法的含义,确
定算法。
在教科书第 88页在“做一做”中安排了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
对练习十九中一些习题的说明。
第 1题,巩固对应用题结构的认识。
第 2题,是一个数学游戏,这种形式可以反复练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 3题,检查学生对前面所学的计算掌握的熟练程度。
在教科书第 88页下面出了一个抢答案的数学游戏。这种练习形式经常做,对提高学生正确、
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很有好处。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用 4课时进行教学。教学 9加几的内容,第 88页例 5,并在课堂上进行
巩固练习和混合练习,完成练习十八和练习十九中的作业。
2.教学准备题时,教师可以准备数字卡片,或在黑板上写出一些 10以内的数,提问学生:
每一个数是由 1和几组成的?如:
让学生填数。然后,练习 9+( )=10,9+1+1=□,9+1+2=□……如果学生在掌握前
面这些基础知识方面没有什么问题,便可以开始教学 9加几。
3.教学例 1时,可先由教师演示,这里要通过一盒装十个皮球着重使学生明白,算 9+
2,先想 9加几得 10,因为 9加 1得 10,所以就要把加上的 2分成 1和 1。教师可以拿出事
先准备好的纸盒(盒子里分成 10个小格)和 11个皮球。先让学生数一数盒里一共有多少个
小格,然后教师往盒子里放 9个皮球,在盒外放两个皮球,再提出问题:“一共是多少个皮
球?”教师要边启发边演示边提问。例如,想一想:9个加上几个凑成 10个?要把 9凑成 10
就要把加上的 2分成哪两个数?然后教师演示,先把盒子里的 9个皮球凑成 10个,装满一
盒,就要把盒子外面的 2个皮球分成 1和 1,把 1个放到盒子里,然后盒子里的 10个和盒
子外面的 1个相加一共是多少个皮球。为了突出计算过程,教师演示完后,可以让学生复述
教师演示过程,并动手摆一摆。配合演示,在算式的下面注出用“凑十法”计算的过程。通过
这个例题,使学生初步掌握“凑十法”。
教学例 2时,要让学生自己摆一摆,这题可在教师引导下一步一步地摆。如计算 9+3时,
先让学生在左边摆 9根小棒,在右边摆 3根小棒,然后教师可以提问:要想知道一共有多
少根小棒该怎样算?该把几凑成 10?3应该分成几和几?引导学生边摆边说“要把 9凑成
10,先把 3分成 1和 2,9加 1得 10(同时把 1根小棒与 9根小棒合并),10再加 2得 12。
也可以用纸圈把摆好的 10圈起来,突出凑成的十。在计算 9+7时,也用同样方法,边摆边
说,由学生自己填写计算过程和结果。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可以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凑十法”。
教学例 3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算式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过程边计算。教学例 4时,教
师要引导学生想怎样用“凑十法”来计算。这时由于没有图形来帮助学生想,更要强调如何凑
十,可以引导学生想像摆的过程,把第二个加数分成 1和几,加 1得 10,10再加几得十几。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直接把第二个加数分成 1和几,9加 1得 10,10再加几得十几。
教学例 4后,可以做教科书第 84页“做一做”中的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
问题及时解决。
4.教学时,还可参照参考教案。在讲过 9加几的计算方法以后,要根据教学要求,在教师
的直接组织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课堂练习,练习要注意效率,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动手
动脑动口。可采用教师出题,每个学生举得数卡片的方法,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有练习机会,
使学生逐步达到看见或听见 9加几的加法式题都能较快地说出得数。练习要逐步提高要求,
开始先要能计算正确,然后再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先要求看着式题算出得数,以后要
求听老师念题也能较快地算出得数。先进行单项练习,后进行混合练习。
5.教学 9加几以后,可以照着教科书第 103页上的加法表,把 9加几的题目竖着排列起来
写在纸上,贴在教室里,供学生课上、课后练习使用。
6.关于练习十八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 1题,在学生做完教科书第 84页上“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已经基本掌握 9加几的计算方
法之后,可做此题。让学生自己填数和运算符号,对于掌握得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可以个别辅
导。
第 2题,在课前可以把题抄在黑板上,练习时,教师随便指一个数,让学生说得数,可以
反复练习。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要帮助弄清计算过程。
第 3题,教师可以制成教具,随便指一个数让学生说得数,可以反复练习。说完得数,再让
学生把每个算式写在写字格内。这种练习形式在后面的教学中还要经常用到,所以要制成教
具比较方便,以后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变换数字进行练习。
第 4题,教学时可以把 0到 10各数写在黑板上,然后拿着 9的数字卡片,与哪一个数对齐,
就让学生算 9加几。这道题可以反复练习。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 6题,是 9加几和 10以内加法的混合练习。以后学过新的计算都要注意适当带着复习已
学的计算。
第 8题,要引导学生想,因为 9加 3等于 12,所以图中右面的集合圈里应有 3个圆。
第 9、10、12题,都是学生已经熟悉的练习形式,让学生自己做,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可做适当辅导。
第 11题,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仍然照前面的要求,引导学生说图意,弄清告诉了什么,
求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再共同订正。订正时,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到用加法
或减法计算的。
第 13题,是填未知加数的练习。多做一些这样的练习,对学习减法很有好处。开始,可以着
重要求在括号里填出正确的数;以后,还可以要求比较快地说出应该填几。
第 87页上的思考题,题里给出了三个图形,让学生观察摆这三个图形各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教师可以说明题目的要求,但不要做任何提示,让学生自己思考,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
会做。
7.为巩固 9加几的计算,可利用学具袋中的转盘让学生经常练习。转盘的制作方法是,用
铁丝把图上标出的点连起来。这样可以随便转动后面的小圆,加号对着哪个数,就做哪个题。
练习时,可以教师转动小圆让学生口算,也可以两人一组,一个学生转动圆,另一个学生
说得数,然后两人交换练习。
8.教学教科书第 88页例 5时,可以由已学过的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改变成有图有文字的
应用题。例如,可以先在黑板上贴上一幅图,上面画有 3只鸟落在树枝上(表示树上有 3只
鸟),再贴上一幅图,上面画 6只鸟(表示又飞来 6只),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
少只鸟?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取下第二幅图,在第一幅图的下面贴上用文字写出的条件和
问题。问学生:题里告诉了什么?还告诉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然后向学生说明,已经告
诉我们树上有 3只鸟,和又飞来 6只,都叫做已知条件。让我们求“一共是几只?”叫做问题。
在这道题里,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用图表示的,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用文字表示的,问题也是
用文字表示的。做这样的应用题一定要看清已知条件和问题,再想该用什么方法算。有了前
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先口答,再把算式填完全。
例 5的右图是减法,教学方法可以仿照左面的方法进行。教学例 5后,可以做第 88页上“做
一做”中练习题,让学生说一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怎样计算。练习十九中的第 1题可以
让学生先自己解答,再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特别注意对学习有
困难的学生的辅导。
9.关于教科书第 88页数学游戏的教学建议。
这个游戏可以由几个同学一起活动。把算式卡片放在桌子上,由一个学生举出一张数字卡片,
其他几个学生抢得数是卡片上数的算式卡片,谁抢得又多又快为胜。
这种游戏可以随着教学的进行不断增加题目的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这种游戏还可以变换形式,把桌子上的算式卡片改为数字卡片,由一个学生出算式,其他
学生抢得数。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