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人民币 综合资料(二)
教学建议
(1)第 1题让学生独立作业。先用模拟人民币自己进行换钱活动,再将活动结果填在书上。
对正时,注意引导学生说出第(2)小题的两种不同答案。
(2)第 2题可做成课件,先出示题中的 4种物品及单价,接着出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
“1元钱能买什么?”让学生沿着小精灵明明的提问独立思考。教师提出要求,一个人可以做
多个答案,做出两个以上者可奖励小红花之类的物品。学生回答时应让其说出思考的过程。
如:1元钱能买 5枝铅笔,学生可能用加法(2+2+2+2+2=10,10角=1元),也可能用点数
的方法(2、4、6、8、10)算出,不管用哪种方法算,都应鼓励。通过说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
用简明的语言向老师和同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5.例 3。
编写意图
(1)例题分为两个层次。上面 3题为第一层次,学习面值是 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与面
值是 1元的人民币之间的关系。下面 3题为第二层次,学习面值是 20元、50元、100元的人
民币与面值是 10元的人民币之间以及 100元与 50元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两个层次的学习,
使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的 12种人民币之间的兑换关系。
(2)加深对以元为单位的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的了解,知道在市场流通中,这些钱币的使用
是最多的。
教学建议
(1)师生之间做换钱游戏。教师先分别出示面值是 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并提问:“用
面值是 1元的人民币和老师兑换,应该用几张?”让学生将换的结果摆在桌面上,并请一位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结果,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
(2)接着教师再出示面值是 20元、50元、100元的人民币,让学生用面值是 10元的人民币
和老师兑换。教学过程与上面一个层次相同。学生说自己的思考过程时,应帮助他们联系整
十数的组成来思考。如,20元是 2个十元、50元是 5个十元、100元就是 10个十元等等。
6.例 4及下面的“做一做”。
编写意图
(1)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最小单位分,知道 1角=10分。
(2)使学生知道以分为单位的分币 1分、2分、5分在市场上用得很少。
(3)“做一做”是配合例 3进行练习的。突出两点:①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市场上的广泛
应用。②让学生感受 10元钱的币值,与例 2下面“做一做”第 2题让学生感受 1元钱的币值相
呼应。
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和例 2下面做一做第 2题相似。暂没有条件做课件的学校可将题中 4种物品
画在黑板上或用吹塑纸画好、剪好贴在黑板上。
(2)可将其中某些物品的单价稍作变动。如,钢笔为 4元、文具盒为 9元。这样,给学生思
考的空间就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