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队日活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90~91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节实践活动课,主要让学生利用学到的乘法意义和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材只提出一
个问题:“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只有关于钓鱼的一次对话
“我钓了 4条鱼。”“我钓的鱼和你同样多。”其他信息都隐含在主题图中,留下了诱人提
出问题的素材,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收集信息的空间。
主题图中,队员们的主要活动有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等。教材真实再现这些学生熟
悉的生活情境,以一个问题、一次对话为引导,开启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里捕捉
数学问题,合作交流解答,(难度较大的问题也可以放在今后解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观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逐步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信息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初步的数学意识,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3.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棒棒”假日小队的同学们来到郊外开展了一次野营活动。在
这次活动中,他们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同学们都开展了哪些
活动?
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后回答。(同学们有的在搭帐篷,有的在烧烤食物,有的在钓鱼,有
的在洗菜,还有的给小鸟做窝。)
板书:搭帐篷 烧烤食物 钓鱼 洗菜 做鸟窝
[评:从学生感兴趣的队日活动入手,既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体会到
数学来自实际生活。]
二、引导观察,体会方法
1.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参加活动的队员们已经把毛巾晾晒起来,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
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课件演示:晾晒毛巾的六个架子突出,其余场景虚化。
(有的学生可能是数出每个帐篷里住 12人,教师引导学生:你能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
吗?)板书:2×6=12。
(2)教师提问:根据搭帐篷小组队员们的活动,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同桌
互相说一说。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学生可能提出:3个帐篷一共住多少人?
教师指导学生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追问:你怎么算出来的?学生可能说出以下解法。
解法一:每个架子上有 6条毛巾,有 6个架子,一共住了 6×6=36人。
解法二:每个帐篷住 12人,有 3个帐篷,一共住了 12+12+12=36人。
2.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参加活动的同学晾晒的毛巾,就提出了一些数学
问题,并用各种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参观其他小组的活动情况,看看你们会
有什么新发现?
[评:教师从细小的晾晒毛巾一事入手,引导学生观察,以小见大,发现数学问题,学会
用数学的方法来回答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选择你喜欢的活动项目,仔细观察,和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能提出哪些问
题?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再想一想,别人提出的问题你能帮助解答吗?比一比,哪组同
学合作提出的问题最多,解决的办法最好。
2.各小组选择有关活动,在组长带领下,互相提问,开展讨论,解答说理。教师参与到小
组活动中去,与学生共同交流,了解各组活动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
[评:学生各抒己见,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与同伴的讨论中,开阔思考、解决
问题的思路,通过别人质疑,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参
与到小组中去,给予个别学生以适当点拨,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促进者。
]
四、汇报交流,应用拓展
1.学生汇报交流,相互补充。汇报的内容有时是无序的,教师通过以下有机的设问帮助学
生理清思路,正确表达。
我提出的问题是( ),发现( )条件后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说列式解答的过程及理由,教师板书相关解法。
(1)烧烤活动。
①学生可能提出:参加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17人)
根据图意,学生可能列出 4×4+1、3×4+5等不同算式,只要能说出道理,教师都予以鼓励。
②学生可能提出:烧烤中拿着棒子的有多少人?(4×3+3=15)
教师提出:你是怎样想的?
(2)洗菜活动。
①学生可能得出:在河边洗菜的一共有多少人?(在河边洗菜有 3组,每组有 2人,2×3=
6)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个菜篮子?(每组有 4个菜篮子,一共有 3组,3×4=12)
(3)给小鸟做窝。
①学生可能提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鸟窝?(每棵树放 2个鸟窝,有 5棵树,2×5=10)
②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大树?
(4)钓鱼。
①学生可能提出:扛鱼竿的小朋友钓了多少条鱼?(左边的小朋友说:“我钓了 4条鱼。”
扛鱼竿的小朋友说:“我钓的鱼和你同样多。”可见扛鱼竿的小朋友也钓了 4条鱼)
②学生可能提出:两人一共钓了多少条鱼?(4+4=8或 4×2=8)
教师对于能够根据对话提出问题的学生予以表扬,并及时小结:我们可以从画面中找到条
件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对话知道解决问题的条件。
3.总结延伸。
今天,同学们参与了“棒棒”假日小队开展的一次有意义的队日活动,用数学知识解决了
很多问题,真棒!回忆一下,我们中队开展过哪些队日活动,在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能不能也提出几个问题,我们一块儿来解答。(学生自由说)
[评: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汇报形式,创设自由发表意见、积极探讨的氛围,在交流
中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设置联系本班队日活动提出问题的开放练习,为学生将数
学应用于生活带来更大的空间。]
[总评]
本节课以生动形象的、贴近学生实际的队日活动场景来贯穿全课,实践了寓数学思考于生活
情境中。活动的组织有条有理,逐步展开。先由亲切自然的谈话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环境之中,
再和学生一起观察晾晒的毛巾,带领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学会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提问,组内交流,班内展示,学生再共同分析、解答提出的问题。教
学过程既有内容的开放,更有学生思维的开放。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的活动空间,提供创新机会,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由于问题来自情境,学
生经历了从现实情境中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可以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