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教师把例 1的梨和盘子制成可以演示的教具;每个学生准备 11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复习(教科书第 1页复习题)
(1)( )里最大能填几?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
(2)计算除法式题,要求学生写出竖式。订正时,着重提问:哪是被除数?哪是除数?哪
是商?
2.新课
(1)教学例 1。
出示 6个梨和 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实际分一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
被除数 6下面写 6,表示什么?(表示分掉 6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 0?(表示都分
完了没有剩余。)
出示 7个梨和 3个盘子。指名说图意,也实际分一分。
提问:现在有 7个梨,平均放 3盘,分的结果和刚才分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
学生说出,每盘也是放 2个,但是最后剩下 1个。)剩下的 1个梨,还能再平均分使每盘得
到整个的梨吗?
教师说明:7个梨,平均放 3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 2个,还剩 1个。”
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 7÷3。
先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提问:被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刚
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
有 3盘,每盘放 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 7下面应该写几?学生回答后教师
写 6。7个梨,分掉 6个梨,有没有剩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7个减
去分掉的 6个,还剩 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 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
“余数”。
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 2个梨,就是商 2,先写“2”;还余 1个,就是余数是
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 2余 1”。让学
生齐读一遍。
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2)做一做(教科书第 1页)。
让学生拿 11根小棒,平均分成 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
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订正时着重提问:商 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
表示什么?这题的结果该怎样说?横式该怎样写?
(3)教学例 2。
出示“38÷5=”后,提问:在竖式里 38和 5各写在什么地方?
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 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 38,又小于 38。然后可以提问:商 6行不行?
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 6的积是 30,38减去分掉的 30,还余 8;用 5除 8还可以商
1,所以要商 7。再提问:如果商 8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 8的积是 40,比 38大,说明商 8
就大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
(4)引导学生分别比较例 1和例 2的余数和除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齐读教科书第 2页的结语。
(5)做一做(教科书第 2页)。
让学生看图画一画,写出竖式,再写出横式。
3.课堂练习
练习一第 1题、第 2题。然后订正。
4.本课小结
5.布置作业
练习一第 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