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3 11:08:02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数学 二年级.doc(3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四册分米和毫米《认识分米和毫米》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长度。 2.能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长度观念,形成表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应用概念正确 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 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 书的封面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书的封面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继续测量书的厚度,学生汇报:书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师概括:同学们测量得到长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宽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个准确的长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样的长度单位表示呢? [有目的,分层次进行铺垫,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教学例 1。 (1)启发学生观察测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从尺子上看,你们发 现了什么?互相议论一下。 学生回答:有许多小格; 长是 20 厘米还多 7 个小格; 宽是 14 厘米还多 5 个小格; 厚是 8 个小格。 (2)教师讲述:这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 请同学们数一数,1 厘米中间(从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从 2~3、5~6、9~ 10 等每一厘米长中又发现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学生在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认真观 察、交流,从而知道每一厘米长度内都有 10 个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师板书:1 厘米 10 毫米 (4)请同学们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互相议论一下。 总结归纳:1 厘米=10 毫米板书:=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自己感知的,学生感到高兴。这也体现学生参与知识形 成的全过程,自己学会知识。]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①老师表示 1 毫米的长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②学生将 1 分硬币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夹住,抽去硬币,观察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理解 1 毫米的长度观念。 ③用手势表示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观的手势表示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加深理 解概念。 (6)测量(分组操作并填书) 做一做(66 页) 通过直观——操作——总结——手势——测量,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加深,在直观——表象 ——抽象的思维过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1毫米。教师在新知识的传授中,通过 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2.认识分米。教学例 2。 (1)引导学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长度,出示分米卡,使学生认识 1 分米。说明有时候 量物体的长度用分米作单位。 (2)数一数 1 分米中有多少个 1 厘米?(板书) 有了认识毫米的思路,认识分米,启发学生思维,自己学会认识分米的长度单位。 (3)借助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势表示,进一步认识分米。 将米、分米、厘米、毫米 4 个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学生分组互相用手势表示。 将长度单位用手势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时也区别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确的 长度观念。 3.利用米尺,分组讨论。 1 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间有多少关系? 总结归纳: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书) 4.测量,做一做(67 页) 分米的认识思路与毫米的认识基本相同,教学过程可以简化,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两次认识, 掌握 4 种长度单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巩固发展 巩固发展是在学生学习了新知,并进行了反馈练习,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的综合巩固练习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因材施教,面向全 体,以提高学习质量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备注 1.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并用手势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长度单位间有什么关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铅笔的长度。 4.练习十七第 1 题。(分组练习) 5.判断下面叙述是否正确? 蜡笔长 6 毫米。 课桌高 7 米。 粉笔长 75 分米。 四、全课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认识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