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的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
师:同学们好!大家看,今天谁来作客了——
今天大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学问题呢?
(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同学口算。)
笔算题是:
1 3 2 0 3
+1 3 + 6 × 2
口算题有:
2×4 3×3 1×5 6×2 5×8 7×9
40+40 30+30+30 20+20+20+20
8个十是( ) 10个十是( ) 15个十是( ) 56个十是( )
(学生分别一一作答。)
师:大家口答的很好!我们再来看一看,黑板上三位同学做的对吗?
生:对!
师:这些题目答案中的 6都在哪一位上?
生:都在个位上。
师:个位上的 6都表示多少?
生齐答:都表示 6个一。
师:对。那这里两个 2又表示多少?
生 1:这两个 2都在十位上。
生 2:这两个 2都表示 2个十。
【学习例 1】
师:看来小朋友以前的知识学得非常扎实。
大家看——大象在干什么?
生:大象在用鼻子搬木头呢。
师:有几头大象在搬木头呀?
生:3头。
师:每头大象搬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1:我先数一堆是 10根,两堆就是 20根。
生 2:我用 10×2得到 20。
师:想得都很好。大象到底运来了多少木头呢?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 1:我用 3×20。
生 2:我用 20×3。
生 3:我用 20+20+20。
师:大家想出了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真不错!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前面两种方法,也就是“乘
法”。(板书)
那这题 20×3等于多少?
生(齐答):是 60根。
师:哦,那你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呢?
生 1:我是用 20+20+20得到 60根的。
生 2:我是看图上有 6堆,每堆 10根,就是 60根。
生 3:我先想“二三得六”,再把那个 0加上等于 60。
师:这种想法有意思,那你是用了一句乘法口诀“二三得六”,那后来又添了一个 0是什么
意思?
生:我是这个 0先不看,乘出来后,再把这个 0 加上去。
师:用这种方法想时,先不看 0,也就是先算 2个十乘 3得 6个十,6个十是 60,再在 6后
面写 0。
师:请看屏幕,又来了一些大象,现在一共运来多少根木头呢?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生 1:一共有 5头大象,我用 20×5。
师:可以的。20×5又等于多少呢?
生 1:等于 100根。
师:那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 1:20+20+20+20+20,结果等于 100根。
师:不错。有没有同学跟他的想法不一样?
生 2:我是用“二五一十”这句口诀来算的。
师:哦,用“二五一十”,那这个 0——
生 2:先不看这个 0,等到乘出结果后再添上去。
师:为什么要再添上 0?
生 2:先用 2×5=10,表示 10个十,是 100,所以要再添上一个 0。
师:像图上这样,如果一共有 8头大象,一共运来多少根木头呢?
生 3:20×8,想口诀“二八十六”,再添上 0,就等于 160根。
师:看来,很多小朋友喜欢用这种方法来解答。那有没有小朋友还有其他不一样的想法呢?
生 4:我不是这样想的。开始 5头大象一共运来 100根,后来 3头大象又运来 60根,这样 8
头大象一共运来 160根。
师:真好!很会动脑筋,这种方法其实也不错啊!
(老师和同学为这位同学鼓掌。)
师:现在请大家把课本打开,翻到 78页的“想想做做”的第 1题。请大家直接把得数写在课
本上,在计算时边做边比较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汇报计算结果,投影随机显示答案)
师:好,刚才这四组题都算对的小朋友请朝老师笑一个。
生:(纷纷作笑脸状)
师:这四组题在算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 1:都可以用口诀来算。
生 2:每组上下两题都想同一句口诀。
生 3:每组下面算式的结果都比上面多一个 0。
师:那每组下面算式的结果为什么都会多写一个 0的呢?
生 3:因为每组下面算式算的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都是几个十了,所以会多写一个 0。
师:象这样的算式你们还会算吗?
生齐答:能!
师:好的,下面老师出一道,请咱们小朋友来对一道,看哪位小朋友对得快?4×6=24,请
小朋友来对一道几十乘几的。
生 1:4×60=240。
师:不错!还可以怎么对?
生 2:40×6=240。
师:很好!其他同学想对吗?
生齐答:想!
师:请同桌一位同学照老师那样先说一道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另一位同学来对一道一位数
乘整十数的,然后把答案算出来,同桌之间交换进行。
(全班学生同桌互动,分别举例、计算,老师深入小组参与互动。)
【学习例 2】
师:同学们,请看——猴子也来到我们中间啦!看了这副图,你知道了些什么信息?
生 1:有两只猴子在采桃,
生 2:一只猴子采了 14只,另一只猴子也采了 14只。
生 3:14只桃子都是 10只放在一个筐里,还有 4只放在另一个筐里。
师:那么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怎样列式解答呢?
生 1:14+14。
生 2:14×2。
生 3:2×14。
师:那这道题你是怎么算的呢?同桌间可以商量一下。
(学生交头接耳进行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出结果的的?
生 1:我是用 14+14,得到 28的。
生 2:我是看图的,右边筐里一共是 8个,左边筐里一共是 20个,合起来是 28个。
生 3:我是用乘法来想的,10乘 2等于 20,4乘 2等于 8,20加 8等于 28。
生 4:我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14是 2个 7,乘 2后就是 4个 7,四七二十八。
师:哦,你这种想法真好!
(全班学生为生 4热烈鼓掌)
师(指着屏幕):刚才有位同学说 4乘 2等于 8,其实就是指哪一部分呀?
生:是图上右边的那两个筐里的 8个桃。
师:那么计算左边两个筐里的桃子就是算什么呢?
生:10乘 2等于 20。
师:刚才我们先算了个位上的,再算了十位上的,接下来该怎么办呢?
生:相加。
师:是啊,要把右边筐里的和左边筐里的桃子都相加,就可以算出一共的桃有多少个。
(师逐步板书如下:)
1 4
× 2 8……4×2=8
2 0……10×2=20
2 8……8+20=28
师:象这样一种算法,我们称之为——
生齐答:用竖式计算。
师:对,是一种用竖式进行计算大方法,象这样的算法你们想试试吗?
生齐答:想!
师:好,请大家拿出自备本。我们一起来用竖式计算 23×2,11×5,31×3。
(请三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余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1 3 1 1 3 2
× 2 × 7 × 3
6 7 6
2 0 7 0 9 0
2 6 7 7 9 6
师:我们来看黑板上的竖式。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 1:它们都是两位数和一位数乘。
师:你观察很仔细。
(师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
生 2:第一次乘下来都得一位数,第二次乘下来都得两位数。
生 3:我发现第二次乘下来都得整十的数。
生 4:我发现得数个位上的数就是第一次乘得的数,十位上的数就是第二次乘的数。
师:大家观察都很仔细。那么你觉得像这样写怎么样?
生 1:比较清楚。
生 2:清楚是清楚,不过有点烦,有些好象不要写两次的。
师:是啊,要是能简单些就好了。
生 3:其实这个竖式积里十位上的数字可以移动到个位数字的左边来,其余可以擦去的。
师:哦,你的想法挺好的,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
(屏幕上动画演示竖式由繁到简的过程)
师:老师也来写一次,你们看——
这样写比原来是否是简单多了?
生齐答:是!
师:我们以后列乘法竖式时,可以选择简单的方法来写。
师:刚才写的三道竖式式,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改成简单的写法?
(原来板演的三名学生上台,其余学生也动手用橡皮将初始写法改成简单写法)
师:刚才这道题 14×2与 2×14都是一位数和两位数相乘,但是我们写竖式的时候,一般都
将两位数写在上面,一位数写在下面。
师:请打开课本看第 77页“试一试”,在课本上完成竖式计算 3×21= 。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并互相校对)
【巩固应用】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简单的竖式写法来算课本第 78页第 2题。
2 4 1 1 3 1 4 3
× 2 × 5 × 3 × 2
(全体学生自主解答练习题)
师:(选择一位学生的作业投影展示反馈)
师:我们来看看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 1:饮料每箱有 12瓶,一共 4箱。
生 2:问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师:那请我们小朋友先在本子上写横式,再用竖式算出来,好吗?
(全体学生动笔练习,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说明在写算式时,一般把两位数写在竖式
上面)
师:谁能够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
生:12×4=48(瓶)。
师:真好!这里的单位名称可不能忘记,算对的小朋友请朝老师笑一个。
生:(纷纷作笑脸状)
师:老师上次到商店里去买衣服,看到这样的标价,
你们感觉怎样?
生:很便宜。
(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
师:老师现在想买 3套,一共需要付多少钱?
大家能够口算就口算,当然也可以列竖式。
(学生自主列竖式或口算解答,教师巡视辅导)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 1:徐老师一共要花 63元。
师:那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 1:我先 10+11=21(元)。
师:那你这个算式表示的是什么呀?
生 1:这是一套衣服要花多少钱。然后 21×3=63(元),三套一共要花 63元。
师:有没有小朋友不是这样想的呢?
生 2:我是先算 3条裤子,共要 10×3=30(元);再算三件衣服,共需 11×3=33(元),然
后再把裤子的钱和衣服的钱加起来,就得 30+33=63(元)。
师:其实这两种方法都不错。
师:星期天,一个班级小朋友到游乐园去乘飞机——
你们能够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呢?
生 1:一共有 3架飞机。
生 2:每架飞机只能乘 13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2:上面写着“限乘 13人”,多乘了就出危险的。
(同学们和老师都肯定的笑了)
生 3:这个班级有 40个小朋友去乘飞机。
生 4:第 35号小朋友在想“这次我能上飞机吗?”
生 5:第 40号小朋友也在想“我呢?”。
师:大家可以先互相商量,再汇报。
(学生互相讨论)
生:35号小朋友这次能够上飞机,但 40号小朋友这次不能上飞机。
师:那为什么呀?
生:因为有 3架飞机,每架飞机可以乘 13人,那么总共可以乘 39人。所以 35号小朋友可
以上飞机,但 40号小朋友这次就不能飞机了。
师:最后请大家到商店里去瞧一瞧——
大家仔细看一看有哪些玩具,价格分别是多少?
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要买几只随便
你,不过,要准确计算出自己要花多少钱。
(学生看图自主选择玩具,计算价钱)
生 1:我想买 3辆汽车,21×3=63(元)。
生 2:我想买 2只小狗,23×2=46(元)。
生 3:我想买 3个机器人,32×3=96(元)。
生 4:我只买一个机器人,不用算就知道要花 32元。
(同学们都笑了)
生 5:我想买 42个机器人,因为我明天就要过生日了,我想给我们班级每人买一个做礼物
42×32=……,徐老师,我不知道怎么算了?
(同学们和老师情不自禁地笑了)
师:哦,徐老师首先祝你生日快乐!其实买 42个机器人,用 42×32列式是完全正确的,但
要怎样算呢?我们以后会逐步学习的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先自己想想办法。
师:今天我们就学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