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3 11:21:49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 三年级.doc(34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教案
《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苏教版) 数学第五册第43页例题和“试一试”, 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 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 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解答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加减法相结合的两步计算的问题的不同解法。 教学准备: 准备上衣、裤子的图片(裤子图片上标有28元的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郭老师去商场为孩子买衣服,了解到了以下信息,(依次贴出图 片):         裤子:28元         上衣:价钱是裤子的3倍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或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或是你想 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一件上衣多少钱?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或: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多少钱?) …… 二、探索新知,感知方法。 谈话:我们学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有时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 们可以利用“数学画”来“画数学”,让“数学画”来帮助我们发现数量间的关系, 解决实际问题,想了解吗? 师生讨论“画数学”的方法: 一条裤子28元可以用一条线段来表示: ———— ,线段可长可短,根据实际 情况来画。上衣的价钱不知道,鼓励学生尝试画。通过讨论要明确上衣的价钱是3个2 8元那么长的线段。 师生共同完成线段图:裤子 ————           上衣 ———————————— 1、“一件上衣多少钱?” 提问:这个问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怎样标?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书:28×3=84(元) 师:你能给同学们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2、“买一套衣服多少钱?” 提问:谁来讲讲“一套衣服”指的是什么?那么“买一套衣服多少钱?”这个问 题的问号该标在哪儿?为什么?(学生讨论,并标出问号)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交流。)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4……上衣和裤子一共是4个28元      28×4=112(元)……一套衣服的价钱 综合算式是:28×(3+1) 3、“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钱?” 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标出表示问题的部分,并独立解答。 指名板演,组织学生交流,说说为什么要这样画线段图,问号为什么标在这儿, 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28×3=84(元)……上衣的价钱    84-28=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28 方法二:3-1=2……上衣比裤子多2个28元    28×2=56(元)……上衣比裤子多的钱数 综合算式是:28×(3-1) 4、比较:第2个问题和第3个问题在解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吗? 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 分别出示带子图,要求:先说说带子图所表示的意思以及问题各表示什么意思, 然后独立解答,最后在小组里交流。汇报时要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信息我们不知道?你会解决吗? (学生独立填表,全班共同校对) 提问:看着这张表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决吗?(四人小组合作,互 相提问并解答) 3、独立作业:“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6题。 四、质疑问难,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获得的?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本人进行《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后,进行的一次 大胆尝试。这节课的设计意图有两个。其一,以教材为依托,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结 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探究数学问题的情境,鼓励学生根据已有信息提出想要解决 的问题,目的是想激起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 信息和提出的数学问题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以一种数学的眼光去看 待生活,学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二,以画“数学画”为切入点,进行 方法指导,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在同 伴之间的交流、启发下,探索并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感 知方法,解决问题,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意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出色表现令我欣喜 不已,本人认为“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和处理有以下几点好处: 1、有利于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题意识是 创新素质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会问,善 于问”的能力,切实改变教学中只教“学答”,不教“学问”的现象。 2、有利于学生学习线段图。这是线段图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在认知上是由直观具 体的“图”向较为抽象的“线段”的过渡,而这又是帮助理解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 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将重点放在了画线段图的方法指导上:让学生 根据以往的知识基础,理清数量关系,讨论得出线段图的画法,明确一条线段表示一 个数量,两条线段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个联系可以从信息里得到;在对“问号该标 在哪儿”的讨论中,明确了问题不同,问号所在的位置就会不同,解决的方法就会不 同。 3、有利于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技巧。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在问题的引 领下和在对线段图画法的讨论中,得不断的联系已知信息,去体会、分析信息中数量之 间的关系,因此,对于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是自然而然的获得的,所以解决问题使学 生感觉很轻松,讲起解法头头是道。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用 这种方法去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4、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个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多叙了。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