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 综合资源
教材说明
教材一开始通过一幅插图(里程标志),说明千米(公里)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学生
所熟悉的运动场跑道,说明跑道一圈是 400米,两圈半是 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来
表示是 1千米。从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单位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千
米的观念,并揭示了千米和米之涞慕剩?千米(公里)=1000米。
千米的实际长度,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使学生对 1千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观
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 100米的长度,推想出 1000米的长度。从学校门口
到什么地方大约是 1千米,走 1千米大约用多少分钟?帮助学生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千米的基础上,教材在第 65页安排了例 1、例 2两个例题,分别讲千米和
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例 1,是从 1千米是 1000米,推出 3千米是 3个 1000米,就是 3000米。例 2是从 1000米是
1千米,推想出 5000米里有 5个 1000米,就是 5千米。上面两个例题都是根据千米和米之
间的进率,用口算直接推算出结果。这两个例题,介绍了换算的推理过程,目的是使学生碰
到这类问题知道该怎样去想,但学生做题时,只要求写出结果,不必写出推理过程。教材在
练习题中还适当地安排了以千米为单位的简单计算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 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千米的认识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完成练习十七
的第 1~9题。
2.教学前,可以先复习已经学过的米、厘米等计量单位,让学生说一说 1米大致有多长,
为认识千米做准备。
3.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如果只讲 1千米=1000米,学
生会感到抽象,印象也不会深刻。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教材中安排的两项实践活动,应认真地组织学生都做一做。也可以根据学校周围的条件,组
织学生认识一定的长度(如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 50米,操场的长是××米等),用推算
的办法推出 1千米的长度,以加深学生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对于“做一做”中的练习,如果有条件最好能让学生自己实践一下,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
对 1千米的认识。
4.在教学千米、米的简单换算时,要在已学过的米、分米、厘米等换算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
生进行思考。如例 1,教学把高级单位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数。可以这样启发学生:1千米
是多少米?(1000米)3千米是几个 1000米?(3个 1000米)是多少米?例 2,教学把低
级单位的单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想:多少米是 1千米?(1000
米是 1千米)5000米是几千米?教学重点应放在推理过程上,也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
思考方法,能直接写出推算结果,不要求写出推算过程。
5.关于练习十七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 1题,是从小林家经过邮局、粮店到车站正好是 1千米。
第 2题,给出不同的交通工具,由学生独立选择合适的速度。
第 5题,要使学生认识到度量不同的长度要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进
行,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