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六册千米和吨《认识千米》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 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 1千米(公里)=1000
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 1千米的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 1千米的长度,掌握 1千米和 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 1千米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用投影、挂图代替)。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 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
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
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 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 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出示课件“认识千米”见课件展示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 50千米(km)、100千米
(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 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把课题补
充完整)。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
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 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 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 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 1000米。
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 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 1千米和 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
3. 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 1千米的长度
(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 1千米?(小组讨论)
(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
是 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4.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
们之间的进率是 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十的第 1、2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 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 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 1
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 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千米的认识,你们有什么收获?
2.齐背“手指游戏歌”,加最后一句话“大哥二哥有秘密,这个秘密是 1000。”
七、课外实践作业
查阅有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小资料,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