吨的认识 综合资源
教材说明
教材中在讲质量单位吨时,一开始也是通过一幅插图(汽车和火车车皮载重量)说明吨在
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合大米的重量,说明 1袋大米重 100千克,10袋大米重 1000千克;
1000千克就是 1吨。帮助学生在已经掌握的质量单位千克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吨的观念,
并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1吨=1000Э恕?/P>
“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为了帮助学生对质量单位“吨”有一具体
感性的认识,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 25千克计算,推算 40
个同学的体重,来认识“吨”。由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生还没学,所以教材分两步推算,
先让学生推算 10个同学的体重有多少千克(250千克),再推算 40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多
少(1吨)。通常一个班有 40人左右,也就是全班同学的体重大约是 1吨。通过推算,帮助
学生加深 1吨=1000千克的认识,练习十八第 2题也是类似的练习。吨与千克的换算同千米
与米的换算推理过程相同。因此,教材未安排例题,而由学生自己试做。教材在练习中安排
了一些题目,如第 69页第 5题,以提高学生对物体重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 2课时进行教学。教学认识吨和名数的简单换算,完成练习十八的第 1
~11题。
2.开始教学质量单位“吨”的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中 10袋大米的插图,使学生知
道每袋大米重 100千克,同样的 2袋就是 200千克……10袋就是 1000千克。这样的 10袋大
米才够 1吨,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吨”确实是一个比千克要大得多的质量单位,并且掌握 1
吨等于 1000千克这个进率关系。
为了加深学生对吨的认识,可按照课本中的提示,让学生想想看,多少个同学的体重大约
重 1吨?
3.吨与千克的换算,同长度单位一样,可让学生自己推算“做一做”中的两道题,并说一说
推算过程。学生练习时,应向学生说明,物体的重量经过换算,虽然数字和单位不一样了,
但它们所表示的实际重量没有变。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表示一个实际量的大或小,除了数字能
说明问题之外,单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4.关于练习十八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指导学生做第 2题时,先帮助学生看懂图意,再在括号里填上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建
立 1吨的观念。
第 5题,计量 1个梨的重量用“克”,一个南瓜的重量用“千克”,一只鲸的重量用“吨”,使学
生受到启发,独立举出几种日常生活中用克、千克或吨计量的东西。
练习十八后面的思考题,可以这样想:上、中层小瓶数相等,上层还有 1中瓶、1大瓶,中
层有 3中瓶,从而推算出 1大瓶=2中瓶;上、下层大瓶数相等,上层还有 5小瓶、1中瓶,
下层还有 8小瓶,从而推算出 1中瓶=3小瓶。(当然还有别的推算方法。)因此,中瓶装洗
发液 200×3=600(克),大瓶装洗发液 600×2=1200(克)。也可以将图中每层相同的 5个
小瓶除外,观察上、中层得到 1大瓶=2中瓶;观察上、下层得到 1中瓶=3小瓶。通过以上
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