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3 14:33:56
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 数学 四年级.doc(27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 作者:无锡市陆区中心小学 李春娣 一位教师教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堂练习的最后出示了这样的练习: 计算 38+76+24和 38+(76+24)。一个学生看了题目之后,举手提问:“老师,第一题能不能用好 的方法计算?”教师这样回答:“按运算顺序计算!” 学生在提问之后,教师不妨这样引导:“可以。但是在用‘好’的方法计算后,请你仔 细思考,用这种‘好’的方法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看了题目之后,有这样的想法,或 许是因为刚学了加法结合律之后的直觉,也或许是受了第二题算式的启发。听了教师这样的 引导回答,他就会在计算后不仅仅满足于得出结果,而且会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更 深刻地认识自己所采用的计算方法。而这也正是这道题的设计意图。在交流、比较时,教师可 以有意识地请这个学生站起来进行汇报,引导其他学生注意到两题之间的联系,并且可顺水 推舟:“××同学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这正是我们下节课要来学习的内容。那么,什么时候 需要用到加法结合律,又该怎样合理地运用呢?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地研究!” 学生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着 明显的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学习方式、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学习能力的差 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诚地对待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要善于 把差异当作资源,积极评价学生的独特思维,从而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差异,其实是一种人性化教育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关注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这需要教 师努力解读每个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活动,捕捉学生的想 法,并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这部分内容中乘 数中间有 0的乘法时,学生正在列举一个数乘0得 0的例子,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3 + 0 = 0。”话音刚落,哄堂大笑。那个学生马上意识到了错误,尴尬地站在那儿。这时,教师 马上说:“××同学是故意用这个错误来引起我们的注意,加和乘是不同的。请大家抢答, 25 × 0等于多少?25 + 0呢?”随后,教师很自然地引入了笔算教学。这样,巧妙地化解了 学生的尴尬,同时又引起全体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有意注意。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上,学生的差异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要 善于在“听其言,观其行”中及时捕捉这种差异,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帮 助学生获得真正的发展。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