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的“主角”该是谁
作者:泰兴市大生镇中心小学 杨伟 朱荣华
从教学案例的描述中,教师想让学生经历一个“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发现1米 =
10分米。教师虽然注意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但从教学案例的描述中,我们分明感觉到教
师忘记了学生的探究应是自主的。正是“自主”的缺乏,没能让这一节课“亮”起来。教师在
学生认识了分米后,让学生猜测1米等于多少分米。这个环节的设计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当
学生自主猜测后,教师又迎面泼来一盆“冷水”——验证的方法还是我来安排,你只要“在
软米尺上找出1米,数数有多少分米”就行了。沿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学生显然不会“出
轨”。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探究的“主角”。
即便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方法“找到了1米,数出了其中有10分米,得出1米 = 10分
米”,可这样的探究又有什么意义呢?与直接揭示答案有什么分别呢?在教学中,教师所做
的应该是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必要的平台,而不是把探究过程设计好了,让学生亦步亦趋地照
着做。探究应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当学
生提出猜想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一个人想不出方法,还可以和其
他同学合作探究。以软米尺为工具认识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科学的方法,可学生还可
以把一米长的线折叠成1分米,看要折叠几次……只有学生成为探究的“主角”,探究的过
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