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3 14:35:12
商不变的规律 数学 四年级.doc(26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内容: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观察、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 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方法。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内在的规律与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 索性和结论的严谨性,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商的变化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课前准备: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研究了积的变化规律,谁还记得是什么规律 吗?(指名口答) 这节课我们研究商的变化规律,不过研究的具体方法与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有所不同。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时我们只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个因数乘一个数 的情况,而研究商的变化规律则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数,或同时除以一 个数。你知道同时乘或同时除以—个数是什么意思吗?弄懂了这句话的意思,我 们就可以研究了。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板书: 8400÷40,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出结果,并补充板书成: 8400÷40=210。 出示例题。(暂不出示“0除外”) 指名读题。 谈话:明白题目的要求吗?题目要求你们做什么?(指名回答) 先在四人小组里讨论一下怎样做,然后分好工。两人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 一个数,至于乘几各人自己定;两人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数,除以几 也自己定,写出新的被除数和除数,再用计算器算出商。算好后在小组里交流自 己的算式。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指定两个小组汇报本组的所有算式,并说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哪 个数,教师把这些算式按乘或除分类各板书成一列。 谈话:有没有同学把 8400和 40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后商不再是 210的?如 果有,让其说出算式,共同分析、纠正。 提问:根据左边的一列算式,你发现了 什么?根据右边的一列算式呢?(多指定几人回答) 2.让学生再举例验证。 谈话:刚才大家利用 8400÷40这道题得出了结论。在其他除法题中是否也 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呢?你能够再找一些例子,通过用计算器计算再次进行研究吗? 这次每人写出一道除法算式算出得数后,再写两道算式,一道是把被除数和除 数同时乘一个数的,另一道是同时除以一个数的,也都要用计算器算出得数, 再与原来的除法算式进行比较。 学生独立写算式、计算、比较。 在小组内交流,要特别注意有没有例外的情 况,如果有在小组内共同检查订正。 3.总结规律。 谈话:在做例题时,你们有所发现,后来又找到很多例子证明了自己的发 现。能把你们的发现概括成一条规律吗? 学生自由发言,并相互补充。 引导学生得到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板书这一结论) 让学生把书翻到第 84页,读“茄子”卡通的话。提问:“茄子”卡通的结 论与你们总结出的结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回答)这里注明的0除外是说哪 个数不能是 O? 谈话:那么为什么要注明 0除外呢?这里我们要先学习一点知识,那就是 0 不能作除数。O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我先问你们在做 6÷3时你们是用哪句乘法 口诀计算的?可见我们做 6÷3就是要找到一个与3相乘得 6的数。除法计算就是 想找到一个与除数相乘得被除数的数。我们再看一看让0作除数会出现什么问题 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讨论:一种是被除数也是 O,另一种是被除数不是 0。被除数 也是 O,题目成了0÷O,就是找到一个与 O相乘得0的数,即 0×( )=0,你 们说括号里可以填什么数?括号里可以任意填一个数,也就是说 o÷0商可以足 任何一个数,这样的除法还有意义吗?再看被除数不是0的情况,例如3÷0,也 就是想找到一个与 O相乘得3的数,即 0×( )=3,括号里能填哪个数?填哪 个数都不行,也就是说3÷0找不到商。这样看来,O作除数要么随便哪个数都能 当商,要么找不到商,所以数学上规定 O不能作除数。 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 就知道了被除数和除数不能同时除以 O,那么同时乘 O会出现什么问题,谁来说 一说?(指名回答)现在我们再一起把这节课发现的规律读一遍,读后问:还有不 明白的地方吗?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 1题。 (1)让学生各自在书上填表。 (2)指名报各题的得数。 (3)提问:你是怎样得到每栏的商的? (对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直接作出判断的学生予以表扬) 2.做“想想做做”第 2题。 (1)学生独立在书上做题。 (2)在小组内每人就一组题说说是怎样观察和思考的。 3.做“想想做做”第 3题。 (1)指名读题。 (2)学生自己观察表中的总价和数量,然后向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指名在班内说出自己的判断和理由。 4.做“想想做做”第 4题。 (1)学生各自列算式,用计算器计算解答。 (2)指名报答案,共同评议。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找到了一条什么规律?是用什么办法找到 的?这条规律与上节课找到的积的变化规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这节课还有什 么收获?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