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统计图
教学内容:选择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跳下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
示相应的数据,进一步掌握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
析。
2、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资料和调查访问等方法获得信息和数据,能利用适
当的方式整理和描述数据,能简单解释统计的结果或进行简单的预测。
3、让学生感受统计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当中的作用,体会
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统计图
课前准备:
电脑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统计图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有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条
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举手发言) 对呀,两种统计图具有不同的
特点和优势,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数量大小的比较;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表示数量的大小,而且能清楚地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因
此我们应根据实际问题中数据的特点选择恰当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研究“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以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为例,选择恰当的统计图。
(1)谈话:在这个信息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人跟电脑交上了朋友,电脑也因
此而走进了千家万户。课前请同学们做了我们四年级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的调
查,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调查结果?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统计表。表l:2001~2005年四(1)班学生家
庭拥有电脑情况统计表
┏━━━━━━┳━━━━┳━━━━┳━━━━┳━━━━┳━━━━┓
┃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
┃ 数量(台) ┃ 8 ┃ 14 ┃ 20 ┃ 25 ┃ 31 ┃
┗━━━━━━┻━━━━┻━━━━┻━━━━┻━━━━┻━━━━┛
表2:2005年四年级各班学生家庭拥有电脑情况统计表
┏━━━━━━┳━━━━┳━━━━┳━━━━┳━━━━┳━━━━┓
┃ 班级 ┃ 四(1) ┃ 四(2) ┃ 四(3) ┃ 四(4) ┃ 四(5) ┃
┣━━━━━━╋━━━━╋━━━━╋━━━━╋━━━━╋━━━━┫
┃ ┃ ┃ ┃ ┃ ┃_ ┃
┃ 数量(台) ┃ 31 ┃ 29 ┃ 30 ┃ 35 ┃ 33 ┃
┗━━━━━━┻━━━━┻━━━━┻━━━━┻━━━━┻━━━━┛
(3)如果要将表中的数据绘制成统计图,各选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组织小组讨论。
(电脑小博士出示“友情提醒”:
①表1和表2统计的各是什么数量?
②表1中数据统计的意图是什么?表 2呢?
③它们各选哪种统计图更合适?)
(4)交流反馈,引导说出:
表1反映四(1)班学生家庭各年份拥有电脑的变化情况。用折线统计图更
合适;
表2只是反映各个班级学生家庭拥有电脑的情况,只是比较其多少,班
与班之间不存在发展变化问题.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
(5)在练习纸上独立完成统计图,在小组里检查统计图的制作是否正确,
重点检查统计图中直条的高度和描点的位置是否与标尺对应。然后与电脑小
博士出示的统计图对照。
(6)交流分析: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7)提问:你还能举出一
些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表示的例子吗?
2.教学例题。
(1)介绍降水量。 谈话:同学们听说过降水量这个词吗?电脑小博士带来的
“你知道吗”节目将为大家介绍有关降水量的知识。(多媒体出示有关降水量的
知识供同学们阅读)
(2)自学课本,完成例题。 谈话:了解了有关降水量的知识,就让我们来解
决一些这方面的问题。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97~98页,独立完成两张统计图。
(3)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评一评画得怎么样,并交流从两张统计图中分别可以
获得哪些信息与思考。
(4)在班内展示部分学生的制作,交流反馈。
(5)谈话:比较两张统计图,谁来说一说选用不同统计图的原因。(指名回答)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做“想想做做”第 1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交流从统计图中可获得
哪些信息。
2.做“想想做做”第 2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动手完成,再说说
获得了哪些信息,并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预测。
3.提问:第 1 题为什么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第 2题为什么用折线统
计图表示数据?
四、小结评价,学以致用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统计什么样的数据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统计什么样的数据适合用条形统计图?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谈话:要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变化情况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要
反映同类事物在相同时间内的数量大小情况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你觉得你在这节
课上的表现怎么样?
2.谈话:课后请同学们选择身边某一方面的情况做一次调查,选择合适的
统计图表示出来。(可选择同学或自己不同阶段的身高情况、体重情况、本地区的
天气情况、气温变化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