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比较》
(一)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比较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
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 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
体的比较方法。
3、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知识网络
动物乐园(比较数的大小)
比较 高矮(长短、厚薄)
轻重的比较
(三)教学建议:用 6~7个课时
第一课时《动物乐园》
1、 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创设“动物乐园”这一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一个层面是体验“同样多”的含义,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
尝试体验“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
辨析易错概念;第三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唯一性,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的精神。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以深化认识。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一个课时,后面的练习和实践活动放第二课时。
2、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多少、大小比较。
3、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4、 具体步骤: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动物乐园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都来帮忙,热闹极了!
(2) 数一数、说一说“有什么动物?”“有多少?”“你是怎样数出来的?”把学
生的回答板书出来。
(3) 比一比:“你想把哪两种动物来比一比多少?”这样的设问体现了学生学习
的自主性,把“同样多”、“多”、“少”都整合为学生自己在比较的过程中体验。
①小熊和小鹿比,先让学生比较,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比如“同样多”、
“一样多”、“一个样”、“相等”,都可以,不一定要给学生程式化的语言或记忆比较的
过程,而是要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可以设问:“你是怎么比?”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用实物
来摆一摆,用圆片表示小熊,用三角形表示小鹿,刚好一个对着一个,说明小熊和小鹿同
样多。可以引导用等号表示“同样多”。第一组可以老师先来摆,用吹塑纸剪出 各种图形,
用之前用水粘一下,就会粘在黑板上,很方便。
②小兔和小猴比多少。引导实物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扩大话来说:“比一比后发现了什
么?是怎么比较的?”再帮助学生建立“小猴比小兔少”与“3<5”之间的联系,这是难
点,要增强孩子的体验,增加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做到真正的理解。
(4)练一练,第二题和第三题,学生对题目意思的理解较难,可以指名理解能力较强的学
生先说一说自己的理解,给其他同学以启示。
第二课:《高矮》
1、 内容:
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高矮、长短、厚薄的。
长短、高矮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
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是相同的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因此,教科书内容是让学生在一个主题情境中发现
高矮比较的相对性,再通过一组练习来呈现事物的长短、厚薄关系。以教学内容来看,进行
高矮、长短、厚薄等比较,并不是纯粹的知识性学习,而是一种体验活动,教学设计应以教
科书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生动有趣的素材,对教科书进行再加工,引导学
生进行体验活动。
2、 教学重点: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 教学难点:体会高矮、长短、厚薄的相对性,建立比较的意识。
4、 具体步骤
(1) 可以用身边同学、老师比较高矮来代替主题图。
(2) 做一做,第三题,教师要操作演示。第四题,有投影片可以演示。
(3) 练一练,教参上讲解很详细,不多说。
第三课时:《轻重》
1、内容:教科书在安排上体现了三个层次: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
2、第四题,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
有的学生都嫩独立完成。
3、准备:天平称,在称之前可以渗透掂一掂先估计,然后到老师的天平称上验证,鼓励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第二单元综合评价表
第二单元学生学习情况综合评价表
班级 学生姓名
评 价 项 目
好
一般
加油
知识与技能
是否能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是否能用词语表示数的大小
是否能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是否能直接比出物体的高矮、轻重
是否能间接比出物体的高矮、轻重
是否体会到比较结果的相对性
思维特点
是否具有初步的有序观察能力
是否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
是否会按要求开展操作活动,具有初步的操作能力
是否具有一定的猜测能力、想象能力
情感与态度
是否具有主动的探索精神
是否积极参与操作、实践活动
是否乐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是否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作出简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