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3 14:57:47
数铅笔教学设计说明A 数学 一年级.doc(21.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教学设计说明 A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 31~33页的内容,本 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理数量在 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能正确数出 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 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 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对 100以内的数的认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材的编排设计是这样的:出示主题图,先出现两群羊 每群 10只,使学生看出有 20只羊,继而又来了 8群羊,请学生估计是多少只 羊。这部分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 学过的20大得多,了解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我们在分 析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我们认为开始的主题图,如果 10只一群 10 只一群地出示,虽然有利于学生估数,但这样学生能很快地 10只 10只地数出 羊群的只数是 100,学生在后面数 100个物体的个数时,就会受其影响而 10个 10个地数。这样的数法,要在学生会逐个数数的基础上自然生成,其实它比一 个一个地数要高一个层次,数数的单位由“一”变成了“十”,不利于学生把 100以内的数逐个数出来,因此我们对这一部分进行了调整。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体现在做中学,通过充分动手操作,让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我们设计了教师课前和学生交流,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绝大部 分学生能够口头数的情况,当然,这个数数只是唱数,学生对准确地数出物体 的个数,却是有困难的。因为,学生对100以内的数的数感的层次还比较低。因 此,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学生熟悉的数量是 100的实物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数出物体个数的过程中,体会数是数 出来的。 1.向学生提供贴近生活的信息资源。 选取了4样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物品(铅笔、橡皮、糖、幸运星),每 人一种,都是100个。 2.先估数,再让学生自己数一数。使学生充分感知 1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 义、感受到要准确地数出事物的个数,应该边点边数,手口一致。 注意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数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特点,我们力求通过提高学生的估数能 力,在充分动手操作的认知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感。 1.在课前谈话、学生个人数数、观察主题图、游戏等各个环节中都注意体现: 数数之前先估数,让学生对物体的个数有个大体的感知。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常 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2.我们设计了先请学生数出 10个物品,感知1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再数 出10个物品,让学生感知 20个物品是多大一堆,然后以 10个一堆,20个一堆 为参照物,估计自己那一袋物品大约是多少。通过让学生实际数一数,看谁估数 和数数的结果比较接近,向学生渗透估计的方法,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 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 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我们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就数数而言,学生能口头数到一百多,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数的基础。因此, 我们在设计时,就以这种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点数的 过程中,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主动构建的学习方式。 2.关于教学数的组成,我们认为学生的认知基础是对 20以内各数的认识, 在基础上迁移到学习100以内数的组成。让学生动手数出35个、42个奖品,并思 考怎样摆能让别人很容易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 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像,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 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 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 在反复点数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培养数感,并借助这个过 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方式。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