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顺序比较大小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用 1课时教学,教学教科书第 33-34页的例 7和例 8,完成
练习九中的第 1-5题。
2.教学例 7时,先让学生把教科书第 33页上的 100以内的数目表填完。然后
提问学生看到哪些有趣的排列,鼓励学生自己找排列的规律:例如横着看第一
行是从几到几?第二行是从几到几?第一行给的都是双数,要填的都是什么数?
(单数)第二行填的都是什么数?(双数)竖着看,每一行有什么特点?(个
位数相同)每一横行都是从小到大排列,每一竖行也是从小到大排列等等。找出
这些规律,为以后比较数的大小做准备。
接着,可以让学生看着数目表找数。如第 3行第 9个数是多少?第 8行第 5
个数是多少?还可以提问,37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91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
64和 66的中间是什么数?通过找数,使学生更熟悉 100以内数的顺序。
然后,可以让学生根据数的位置(顺序)比较数的大小。如一个数和它前面
的一个数比较,怎么样?下面一行的数和它上面一行的数比较,怎么样?左面
一行的数和它右面一行的数比较,怎么样?39和 85比较哪个大,哪个小?还可
以引导学生斜着比较对角线上数的大小等。
“做一做”的练习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一些数的顺序。
3.例 8是比较数的大小。由于离开数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难,所以例 8先用
羽毛球图再用计数器帮助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羽毛球图
比较左右两边羽毛球的多少,再结合数序说明数的大小;观察计数器珠子位置
和多少,再结合数序说明数的大小。接着在“做一做”中,让学生脱离实物比较数
的大小。如果学生还有困难仍应用实物或计数器帮助学生来比较,但要逐步学会
抽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4.在教科书第 34页上的思考题,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先找出最小和最大的,
这样逐步进行比较,学生比较容易学会。
5.关于练习九中一些习题的教学建议
第 1题是关于数的顺序的练习,对于整十数的顺序学生不太熟悉,可能有
的学生会有困难,可以借助于计数器。
第 2题的做法类似于教科书第 34页的思考题。
第 3题渗透了子集思想,要求把中间一个圈里小于 50的数写在第一个圈里,
把大于 50的数写在第三个圈里,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既巩固了比较数的大小,
又发展了思维。
第 4、5题是分别复习 20以内加减法和应用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