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一课教案
教材 67面教案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辨认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识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
与生活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组织形式:
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 12人。
教学用具:
汽车模型,茶壶,桔子,香蕉,CAI课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谜语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尝、听、闻、看等各种感觉形式,我们能初步了解一个事物的全貌。
3、导入课题:了解一个事物的全貌,多种方法,观察是了解情况一个事物
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事物有什么学问?怎样观察一个物体呢?这就是我们今天
要学习的内容——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实物,掌握新知。
1、让学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小
汽车是怎样的?你能画一画?
2、放CAI课件:屏幕显示三个小朋友在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小汽车情形
并给出三幅不同形状的图形,指名学生判断。
3、质疑问难: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有了什么发现?有什么问题可以向老师
提出来。
4、再放 CAI:演示一个小朋友坐上热气球升上高空的情景,同时出现三幅
不同形状的图形(园形、长方形、三角形)。请学生分组讨论哪幅图是这个小朋友
看到的汽车形状。
5、除了从上面观察小汽车,不可以从什么位置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6、怎样观察一个物体?
学生讨论后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引导,对学生说得正确作出表
扬)
7、课件演示:在不同位置看到的汽车不同形状。再次强化学生去从不同的位
置观察物体。
8、小结: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察,观察的位置不同,得到的形
状不同(结果不同)。
三、巩固提高,扩展练习。
1、从不同位置观察同学们带来的玩具。
同学间相互讨论,各小组选一名同学上台展示给全体同学,其余同学用动
作表示出来。
2、请四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观察展台上的茶壶,分别说出形状来。课件演示
出现四幅不同形状的图形。
3、指名学生举例说说在自己身边的物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不同形状。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应从物体的
上、下
前、后 位置不同
左、右 形状不同
进行观察
课后随记: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自认为本次课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
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的氛围。学生们在学习中,
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动手机会多。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学生是
学习的主人,也是实施新课标的一次成功体验。
儿童天性好动,他们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只要我们在教学中
迎合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就会使学生视学习为乐趣。皮亚杰说得好:所有智力方
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实践证明,学习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观察就越
仔细,思维就越积极,反应就越灵敏,记忆就越深刻,学习质量就越高。因此,
我在教学中,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和气氛,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乐中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在开讲时我就以猜谜语,尝、闻桔子的活动引入,
课中让学生用肢体动作来表演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的茶壶以及充分利用多
媒体课件和各种玩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整个课堂活跃了起来。
这节课体现了乐学的氛围,但营造质疑的氛围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