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3 14:58:24
我长高了 数学 一年级.doc(20.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我长高了 教材说明 这部分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测量长度 的活动。教材通过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步长、臂展(两臂伸开的长度)以及测量 门窗的宽度等实际活动,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 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同时,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 感受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教材还设计了统计的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 对统计知识的掌握。 下面具体介绍“我长高了”的测量活动。 教材设计了五个活动项目,即测量身高、测量臂展、测量跨一步的长度、测量 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通过这些测量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用 各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也可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 一些常识性的数据。在这里教材设计了在学习测量时,教师在黑板上利用统计表 进行记录的情景,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材还通过两个学生对话 的情景(即一名学生从统计表中知道身高1米 21厘米的有4个人了,另一名学 生打算看看王丽有多高),使学生通过统计表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外进行。 2.测量长度活动中所用的工具(如卷尺或皮尺)可以让有条件的学生准备, 教师需要准备身高测量器。 3.测量长度:活动前,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的身高是多 少?”“你的两臂伸开有多长?”“你跨一步有多长?”“教室的门宽是多 少?”“窗户宽是多少?”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先进行估计,教师对于学 生估计的结果先不予评判,只作为问题为活动的进行做好准备,以激发学生活 动的动机。进行活动时,可分组进行,四人为一组。具体测量内容不一定完全照 搬教科书上的几项,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学生需要了解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的项目,如测量讲台的长度,教室门口走廊的宽度,学生的胸围、裤长等等。 除测量身高需要教师参与外,其余项目均可由学生分组独立测量,教师只 需做一些必要的说明。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测量的机会,应要求每组的四个学 生轮流测量、记录,不能始终由一两个人测量。 统计知识可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步渗透。在活动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情 况,在黑板上画好表格。在学生测量时,教师要根据测量的结果在表格中填写学 生的名字,使学生看到统计表逐步制成的过程。由于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学习 了统计表,所以,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数据收集的任务。测量完成后,可以组织 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例如,让大家说一说: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等等。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尺子的首末端要放 在正确的位置上。例如,在测量门窗时,尺子的首末端要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最好利用门或窗已有的线段进行测量;在测量伸开手臂的长度时,被测学生的 双臂要伸直、手指要伸平;在测量步长时,被测学生应该自然地走出一步,不能 用力跨步,测量时,应同时选择左右脚的前端或后端,等等。对于测量的结果,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是多少厘米,如“李伟的身高是 120厘米”,教师可提示 学生说成是1米20厘米。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