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3 15:16:24
认识物体课堂实录及评析 数学 一年级.doc(27.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教案
“认识物体”(活动课)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学内容: 《“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吗? 生:想。 师: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为大家揭开谜底。(请4名同学上讲台) 师:请你们在袋里随便摸出一个物体,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说对的话, 同学们就为他鼓掌。 (4位同学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种形状的物体,同时教师在黑 板上贴出它们的立体图。)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活动课。(板书:认识物体) 评:由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自然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既复习了旧知, 又为进一步认识物体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动手摸物,加深认识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摸出物体后,并准确说出了它们的形状。如果告诉你物体的 形状,让你摸,你能从这么多物体中摸出来吗? 生(齐答):能。 师:谁愿意和老师做这个游戏? (一名同学上来后,闭上眼睛,老师说形状,学生摸物体。其他学生抢着举手, 都想做这个游戏) 师: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共同做这个游戏,好不好? 生(齐答):好。 (同桌两个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学具,共同做“摸物”的游戏)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同桌表现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他摸得很好,一下子就摸对了。 生2:我的同桌表现得也不错,每次都摸得很准。 生3:虽然他摸得慢了一些,但最终还是摸出来了。 评: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 过“摸物游戏”,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做游戏的过程 中学习数学,学生积极性很高,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时间,深化新知 师:同学们的小手真厉害,摸得这么准。现在,老师还想看看同学们的眼睛是不 是也很敏锐?(出示94页图) 师:你能说出图中哪些物体的形状? 生1:笔筒是圆柱。 生2:地球仪、足球是球。 生3:冰箱、书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 生4:电视是长方体。 生 5(反驳):电视不是长方体,它后面是鼓的,不是平平的。 师:看来同学们真善于观察,还有吗? 生1:铅笔是圆柱。 (图上的笔是削出尖的) 生2(反驳):图上的铅笔不是圆柱,它的上面尖尖的,不平。 师:怎样才能把它变成圆柱呢? 生:把上面削平。(并做了一个“砍”的姿势) 师:除了图中的,在我们生活周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 生1:我的橡皮是圆柱。 生2:我的玻璃球是球。 生3:我家的药盒是正方体,饮料筒是圆柱体。 生4:葡萄是球。 生 5(反驳):圆葡萄是球,长葡萄不是球。 …… 评:《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哪 些物体的形状已经认识,说一说生活中你都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让学生把所 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 四、拼搭玩具,发展思维 师:大家这么聪明,机器狗也来向你们学习了。(出示机器狗)看到它,你想说 什么? 生1:你好,机器狗! 生 2:你是由什么做成的? 生3:这个机器狗是由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做成的。 师:那么,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各有几个?请同学们数一数。 生4:长方体有 5个,正方体有2个,圆柱有2个,球有2个。 师:你真细心。谁能根据数出的结果,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说出算式? 生1:长方体比正方体多几个?5-2=3 生 2:圆柱比长方体少几个?5-2=3 生 3:正方体和球一共有几个?2+2=4 生 4:再添上几个正方体,就和长方体的个数同样多?5-2=3 生 5: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一共有多少个?5+2+2+2=11 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发挥,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师:看来把这这种形状的物体拼起来,还可以做成有趣的玩具,你们想不想亲 自试一试? 生(齐说):想。 师:下面请四人一组共同合作,用学具拼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玩具。哪个小组合 作得好,搭的玩具与众不同,老师就把这个机器狗送给他们小组。 (学生先商量做什么,然后开始做。教师对合作意识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进行 辅导) ……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说一说各用了几个不同形状的 物体? 生1:我们小组搭的是汽车,有2个长方体、2个圆柱。 生2:我们搭的是坦克,有2个长方体、1个正方体、3个圆柱。 生3:我们组搭的是一个手枪,有2个长方体、一个圆柱。 …… 评:这样组织教学,体现了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师:谁来评一评哪个组搭得好,为什么? 生1:我认为,第 5小组的最好,因为他们模仿老师搭的机器狗很像。 生 2(反驳):他们小组搭得确实不错,但是,他们是跟老师学的,不是通过 小组合作想出来的。 师:我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如果第 5小组能够根据你们的想象,搭出一件与老 师不同的玩具,是不是更好一些?老师相信你们能够做到。 师:你们认为,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的玩具与众不同? 生:我觉得第2小组搭的坦克与众不同,而且,他们小组的同学合作得特别好。 师:大家同意吗? 生(异口同声):同意。 师:那我就把老师亲手制作的这个机器狗送给第 2小组,请同学们为他们热烈 鼓掌! 评: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自然、融洽,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 考习惯和创造力。 五、动手捏物,亲自实践 师:看来,小朋友们对这 4种不同形状的物体都已经很熟悉了,谁来说一说你 最喜欢它们中间的哪一个?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的物体) 师:下面,就请大家用橡皮泥捏一个你最喜欢的一种形状。 (放音乐,节奏稍快,学生动手捏。音乐停,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你们认为哪个同学捏得最好? (学生众说纷纭) 师:我认为这个圆柱捏得最好。 生1(告状):他是用模子扣成的。 师:他能够借助工具来做这个物体,是个聪明的孩子。 生2(质疑):老师,我没捏。因为我的橡皮泥本身就是圆柱形的,可不可以? 师:可以。你很善于发现,不过,如果是你自己做的,那将会更有趣。 评: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亲自去实践、去体验,教师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 对学生间的评价给予恰当地点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了对这几 种形状物体的认识。 总评:本节课较好地体现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 性于一体,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标准》在基本理念中特别强调数学学习是 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 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这几种形体的认识,发展了他们的空间观念。整节课洋溢 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 趣。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