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小节集中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教材通过情景图
引出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不进位加法,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两组
“做一做”题目,主要解决竖式计算的对位和计算顺序问题。进位加法,教材只
安排了一道例题,集中解决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并在教
科书第12页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
全面总结。
本节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高度重视新课的引入,通过情景
图引出两位数加法计算,对全单元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二是突出重
点,分散难点,全节教材紧紧围绕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进行,通过例 1和例 3
两道例题分散竖式计算中“对位”和“进位”的难点;三是教材内容呈现形式
多样化,把计算融入观察和摆小棒的活动中;四是在教材中对学生的学习方式
作必要的提示,如在例 1和例 2以及例 3的教学中,教材都提示学生先观察乘
车的插图,再摆小棒,然后按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在总结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时
还提示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研讨和交流。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全面了解画面内容,并根据画面内容引出两
位数加两位数的学习。
2.突出各道例题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
的笔算方法;例 1重点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例 2着重解决计算顺序
问题,例3集中解决如何进位的问题。
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在不进位加法教学中充分利用两
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进位加法的旧知识;在进位加法教学中充分利用两
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旧知识。
4.引导学生用摆小棒的操作活动促进两位数加法计算方法的理解。特别是在
进位加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摆小棒的过程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位和怎样进
位等问题。
5.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研讨总结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重点突出学生对两
位数加两位数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不必要求学生记忆法则的运算规定。
6.注意两位数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情景图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在第 8页安排一幅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见
下图),由参观博物馆引出乘车,乘车又需要计算人数,并合理分配乘车人数。
教学时,可将情景图制成课件或幻灯片,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有些什
么内容,然后让他们思考并说一说根据画面上的内容想到了哪些问题,怎样去
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后思考问题时,要充分注意画下面“聪聪”提
出的问题,为后面的不进位加法计算作好孕伏。
2.例 1及“做一做”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例 1是计算二(1)班和二(2)班共有多少人,其内容是两位数加整十数
的内容。教材先安排了两班小朋友上车的插图,用画面上的内容引出加法算式
“36+30”。由于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加法学生一年级就已经会口算了,所以教材
直接给出了口算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聪聪”提示大家“也可以写成竖式,用
笔算”,以引出笔算。为了突出竖式的写法,教材配合小棒图按如下程序安排了
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一方面非常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到列竖式时要把相同数位上
的数对齐,另一方面又清楚地反映出竖式计算的过程,特别是从个位算起的计
算顺序。第 9页上“做一做”的练习主要是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竖式写法和计
算方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学生自己根据画面写出加法算式“36+30”,
并让他们算出其得数。口算出得数以后再启发学生思考:还有其他的算法吗?当
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后教师可提问让学生思考:怎样写竖式呢?并引导学生仔
细观察上面的小棒图和竖式,让学生明白:列竖式时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
对齐,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计算完毕以后,再引导学生做两件事:一
是分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进一步强化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
问题;二是引导学生把笔算的结果和前面口算的得数进行对比,让学生实实在
在地体会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完成“做一做”的练习时,重点
突出如何列竖式特别是如何对位的问题,进一步巩固竖式的写法。
3.例 2及“做一做”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例 2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重点解决竖式计算从哪一位加起
的计算顺序问题。教材仍然以第8页情景图中的乘车为实际背景,通过计算解决
二(3)班和二(4)班是否可以合乘一辆车的问题。教材采用了与例1相同的编
排顺序,通过乘车的情景引出算式“35+34”,同时对照小棒图有序地安排
“35+34”的竖式计算过程。计算时仍然是让学生先口算直接得出 35+34的和,
然后再启发学生列竖式用笔算。所不同的是例1启发学生讨论列竖式时应注意什
么,而例2则主要启发学生思考竖式计算应从哪一位加起,重点解决竖式计算
的计算顺序问题。教材启发学生思考计算顺序时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
加”,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明确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也可以从十位加
起。“做一做”中的习题都是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笔算加法
的竖式写法和计算顺序及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列竖式计算两位数的不
进位加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插图,根据插图引出加法算式“35+34”,然后启发学
生思考:能用口算的方法算出得数吗?口算以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着重说一说计算过程是谁和谁相加的,以此突出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的计算方
法,为后面的笔算进一步做好准备。引导学生列竖式笔算时先出示小棒图,并对
照小棒图写出35+34的竖式,然后引导学生从个位加起算出35+34的得数。计算
后让学生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重点说一说是从哪一位加起的,以此突
出例2重点解决计算顺序的编写意图。如果有学生说自己是从十位加起的,教师
要加以肯定。练习“做一做”中的习题时,要注意学生全面巩固竖式的写法和计
算顺序,让学生全面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4.进位加法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例 3教学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材仍然以第 8页情景图上的内容为计算的
实际背景,从解决二(1)班和二(3)班能否合乘一辆车的问题引出 36+35的
计算。为了更好地突出36+35的算理,教材要求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算法
教材引导学生先按照如下的方法摆小棒:
这样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单根相加满 10根后捆成一捆的过程,以此
直观地说明进位加法中当个位上满十时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摆小棒后教材安
排了 36+35的竖式算法,在竖式计算中重点突出个位 6加 5得 11,向十位进 1
以及进位的写法。竖式计算一方面重视了笔算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另一方面又
突出了如何进位的问题。通过计算,最后得出二(1)班和二(3)班不能合乘一
辆车。教材这样安排,更增加计算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加法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第 11页上的“做一做”,重点巩固进位加法中如何进位
的问题,不仅要求学生正确算出得数,而且还要求他们说出“想”的过程,特
别是个位上相加满十后如何进位的问题。
对于两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教材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加以总结。先由教
师提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然后让学生结合具体题目的计算从列竖式
对位、计算顺序和进位等方面加以总结。教材这样安排强化了学生对计算方法的
自主探索与总结,淡化了对计算法则运算规定的文字表述,有利于学生对计算
方法形成过程的理解。
教学例3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思考:怎样才能知道二(1)班和
二(3)班能不能合乘一辆车?以此引出进位加法“36+35”。计算前要特别重视
学生对小棒的拼摆,摆小棒时重点突出单根相加满 10根把 10根捆成一捆的过
程,为后面竖式计算进位做好准备。竖式计算时可就个位上6加5得 11、如何向
十位进“1”、个位上怎样写等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进位加法的
计算方法。计算出得数以后让学生回答二(1)班和二(3)班能否合乘一辆车的
问题,并说明为什么。练习例3“做一做”的习题时,要重点突出如何进位的问
题,让学生正确掌握进位的方法。注意强调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上的“1”
怎么写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时别忘了个位上进上来的“1”等问题,要防止学生计
算十位上的数时忘了个位上进上来的“1”。
总结笔算法则实际上是促进学生对 100以内加法计算过程及其方法的理性
认识,对刚进入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通常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一是要给予充
足的时间让学生合作讨论和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共同总结;二是教师要给学
生必要的启发和帮助,如启发学生思考:在前面的计算中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么办,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概括出法则。在总结
法则时,如果有学生说也可以从十位加起。教师一方面要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又
让他们思考如果从十位加起进位方便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加法为什么通
常都从个位加起的道理。
教科书第12页的“做一做”,提供了一个海洋馆购票的生活情景,让学生
通过计算小朋友和爸爸两人购票一共要花多少钱,练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同
时体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练习时可让学生先看图说出图中给出了
哪些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可能有学生提出:“一张成人票比一张儿童
票贵多少元”的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如此问题学生一时解答不了,可告诉学
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知识就可解决了。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小朋友
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
第12页的思考题,要求找两个两位数,加起来和是 99,它们十位上和个位
上的数正好交换了位置。练习时,教师可先结合实例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自己
思考。这题关键是先找到一个两位数,使它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得9,然后
再把这个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交换位置就得到另一个符合条件的两位数。答案有
多种:
6.关于练习二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是看图列竖式计算买两种商品要多少钱,主要是巩固不进位笔算加
法的计算方法,教材突出列竖式和从个位算起等方面的内容。练习时让学生自己
独立计算,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特别是第2小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第3题是一道摆小棒列竖式并算出得数的练习题,本题让学生根据摆小棒
的活动过程计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练习时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要正确地列出
竖式并算出得数。计算后特别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个位上的数相加得多少?和的
个位上写几,十位上怎么写?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进位加法的进位过程和方法的
理解。
第6题是一组判断并改错的习题,前两题的计算都是错误的,并且这种错
误是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发生的。练习时对前两小题重点要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
怎样改正;第3小题要让学生说一说和的个位和十位上的“0”是怎么得来的。
“十位上为什么是 0”既是练习的重点,又是学习的难点,练习时要引起高度
重视。
第 7题是一道用统计表呈现的加法计算题,这是一组将不进位加法和进位
加法综合在一起的混合练习。在本题中,教材将统计知识和加法计算有机地结合
起来,充分体现了统计和加法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练习时先让学生认真阅
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由学生独立列竖式计算出得数,并将得数填在表
中。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以此让学生学习分析统计表,
并根据统计表说明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统计能力。
第8题是一组算式和得数连线的趣味题。练习时可由学生独立完成,并注意
让学生分组交流一下自己连线的过程和结果。也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完成此题。
第 9题是对两位数加法的应用,练习时既要关注学生列算式的过程,同时
也要注意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第10题是一个利用两位数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组,第(2)题是一道有
多种答案的题目,第(3)题需要选最便宜的两种玩具并计算其价钱,实际上也
是让两个数相加的和最小。这组题目与生活实际很贴近,具有现实性,不仅有利
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小学会计划开支。
练习后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交流,交流时要特别注意第(2)题答案的
多样性;也可以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这组练习题。
-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