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3 15:19:56
《时、分、秒》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数学 二年级.doc(147KB)
  • 浏览 : 9
  • 下载 : 0
第 1 页
0 0 类别 : 教案
《时、分、秒》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主题图 教材呈现的是春节联欢晚会的一个场景。这时,人们用倒计时的方式,等待着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选择这样 的情境作为本单元的主题图,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这是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熟悉的情境,很容易唤起学 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是由于情境本身与所学的知识有着直接的联系。“秒” 作为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经常会在“倒计时”中出现,借助这一情境可以导出“秒的认识”。 教学时,可将图中的情境制成动态课件,或运用挂图,让学生感觉到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 位──秒。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选择其他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材料,如通过跑100米的事例等说明需要用“秒”做 时间单位。 2.秒的认识。 教材结合前面的主题图,直接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接着针对明明提出的问题: 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呢?教材编排了如下的钟表店情景图: 里面摆放着各种各样的钟表,有机械钟、表,也有电子钟、表;教材上的钟表都是带秒针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 了解各种钟面结构,特别是借助机械钟(或表)认识秒针,直观地看到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 是1分。 做一做的两道习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体验1分钟究竟有多长,初步建立起分、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时,可以事先准备秒表和各种各样的钟表(或模型)。 教师借助主题图,说明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做单位后,就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 的时间?让他们通过观察各种钟表(或模型),发现:有些钟表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是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接 着就拿一只钟(或表),继续让学生观察思考:秒针走1圈,分针走多少。使学生弄清秒针和分针的运行关系,即秒针 走1圈是60秒,分针正好走1小格,由此得出1分=60秒。最后就组织学生感悟1分钟究竟有多长。根据“做一做”, 先让学生静静地观察秒针走1圈;再让他们在1分钟的时间里做各种活动。 3.时间的计算。 这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秒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学习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实际大小 的认识,培养时间观念。教材先通过例1及“做一做”第 1题,教学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 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例1中求 2时等于多少 分,由1时=60分,就可以推出2时就是60加 60(分),等于120分。再通过例2及“做一做”第 2题,密切联系学生 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例2编排的是学生早晨上学的情景,图上提供下列信息:7:30离家,7: 45到校,要求算出: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格的,也有 列算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做一做”第 2题编排的是一学生去商店的情景,用生动的画面提供了两条信息, 即商店的营业时间和该学生到达商店的时刻,要求算出早到了多少时间。 教学例1时,要注意紧密联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明确 1时是60分,那么求 2时是多少分,就要把 2 个 60分加起来,就是120分(如果学生对1时=60分,1分=60秒不熟悉,就要先复习)。然后可以让学生练习“做一 做”的第 1题。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学例2时,要借助情境图,多举一些实例,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从家出发的时间和到校的时间,算一算自己 从家到学校经过的时间,目的是让他们了解计算经过时间是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具体计 算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教材上列举的是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算法。反馈时,可以借助钟表的模型直观地加以 说明,对于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让他们亲自动手拨一拨。在钟表上实际拨动分针可以看出,从7:30到 7: 45,分针走了3大格,就是15分。 4.关于练习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 1题,呈现了学生睡觉、系红领巾和电饭煲煮饭三幅图,要求学生填写合适的时间单位。教学时,可以适当补充 一些内容,如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要求他们课后去了解一下人在不同年龄所需要的睡眠时间,看一 看自己的睡眠时间是否合理、科学。使学生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 第 3题,教材列举了三个例子:月亮绕地球运行1秒约8000米,人骑自行车 1分钟约行进200米,脉搏 1分钟约 跳动 75下。要求学生也去收集这方面的例子。编排的目的一是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另一方面 也是为了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意识和习惯。 第4、5题,要求学生计算经过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以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直观演示。 第 6题的四幅图展示的是学生早晨上学前要做的一系列事情,从穿衣服、刷牙洗脸、吃早饭到整理书包。要求每个 学生对自己做每件事情,估计一下所需的时间。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 和家长一起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做时间的主人。 第7、8题,是两道综合性的习题。第7题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 录下来。第8题呈现的是一张光明小学作息时间表。这些内容既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又与所学的知识息息相关,能让学 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时,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 第9题,要求写出每天的作息时间。可以先让每个学生独立填写,再在小组里进行交流,比一比,谁的时间安排 得比较合理。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渗透惜时守信的教育。 第 10*题,要求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小组 50米跑步的成绩,并填写在统计表中。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时间单位“秒”的体验, 另一方面也带着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