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课题: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执行人:彭迎春
3.教学目标:
课目
名称
知识点 学习水平 描述语句
识记 理解 应用
角
的
初
步
认
识
1实物中的角 √ 知道角的形状
2角的各部分名称 √ √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角的大小 √ 了解角大小的变化
4学会画角 √ √ √ 熟悉地运用尺子画角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角的认识。画角。
(2)。教学难点:A:用直尺和三角板画角
B:通过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和学生实际操作活动来认识角。
5.媒体的选择与组合
(1) 设计思想:
①由于本节课里学生第一次认识几何图形“角”。角的图形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必
须通过直观帮助学生逐步地从实物和其他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初步认识角的组成。
先认识实物中的角。通过指一指、摸一摸,初步感知角的顶点和边。然后通过折角。拉动活动
角。从动态中认识角的形状、大小变化。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②通过动态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指出每个角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通过学生
自己描一描。加强对角的图形的认识。
③通过 CAI和实物投影。学习画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
兴趣。
(2)媒体选用情况如表所示
知识点 媒体类型 媒体的内容要
点
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1 实物平台/CAI 实物中的角 扩大信息。提高学生的兴趣
2 实物平台/CAI 角的形状及名称 加深印象。显示规范性图形。
规范学生的概括语言
3 实物平台/CAI 角的画法 学生观摩,练习,反馈信息,
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4 CAI 巩固练习 加深学生的认识
6.教学过程
(1) 活动引入:
(1)谈话: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今天我们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
识)
(2)让学生通过学具,红领巾,三角板来找角。
(2) 探究新知
(1) 认识实物中的角
①指一指,摸一摸,感知角的形状。
教师用大三角板先让学生指出它的三个角。然后教师示范,从角的顶点出发,分别沿角
的两边比划各种学具中的角。同学互评。教师巡视。
②看一看,做一做。建立角的表象
让同学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学生互评)认真观察。想一想角的形状。
③用课件展示实物中的角。并把实物中的角抽象成图形。
(2) 认识角的图形和名称
①课件演示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②指一指 学生自己动手,用铅笔描出实物中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边。
③说一说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一个)几条边?(二条)。
④认一认,数一数 做课本上的“做一做”
(3)学习画角
1 教师示范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画一条线,再从这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一条线。
2 学生照样画角(教师巡视)
(4)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知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
尺画角。请大家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3) 巩固练习
(1)用活动角和 CAI示范角的两边张开和两边的线段延长。让学生领会并理解角的大小变
化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张开程度有关。
(2)做 CAI课件上的练习
(2) 做练习十七的第 三题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 边
边 边
顶点 边
顶点 边 顶点
边
有一个顶点
角
两条边 画角:
附教学过程结构图:(见下页)
教学流程
( 开始 )
谈话引入 ( 板书 出示课题
( 实物投影 实物中的角 课件 ) 提问
观察。找角 提示
归纳角的形成 ( 板书 角
巩固:学生找角
(课件 角的名称 提问
学生练习 提示归纳
(课件 角的变化 实物 ) 提问
学生练习 归纳
(课件 画角 ( 板书 角的画法
学生练习
教师归纳角的画法
形成性练习
判断
总结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