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3 15:27:21
参考资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材介绍提纲 数学 二年级.doc(28.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0 0 类别 : 其他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教学内容 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 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和九义教材相比,有以下变化: 1.原来把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问题编排在这一单元。现在这部分内 容在三册已经出现。 2.原来按不连续进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连续退位的顺序编排, 现在基本不教学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改革的步子更大。 3.原来把加法验算、减法验算分别编排在加法和减法部分,并且验算的方 法单一(加法只能用交换加数的方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 现在把加减法验算结合编排,更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并且验算的策略更加 多样化。 4.根据课标要求,万以内的加减法限于三位数以内的加减。更多位数的可 以用计算器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 理解。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1)加法: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 (2)减法:云南旅游。 (3)加减法验算:购物。 2.加强估算。 加法和减法都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计算500-185时体现算法多样化。 (2)加减法验算策略的多样性。 (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 * 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 * 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 方法自己完成。 四、具体编排 (一)加法 1.主题图 (1)通过四类动物全球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的统计 一方面为后面的计算问题提供信息,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2)等学生学会后面的计算方法后,可以回过头来让学生选择这个统计表 中的信息,再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计算,充分利用主题图。 2.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 (1)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方法。 (2)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这儿 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 续进位加奠定基础。 (3)不再借助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例2(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1)题材仍是从主题图中抽取出来的。 (2)先估算后精确计算,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 惯和能力。 (3)把例2的连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三位数加三位数,加以一般化(哪 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这也是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的 体现。 4.P18“做一做” 最后一题是三次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要求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 算。 5.练习五 有各种形式的计算,从加数的位数来说,有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也有三位 数加三位数的,从进位的次数来说,有不进位的,有一次进位的,两次、三次连 续进位的。从形式来讲,有单纯计算的,也有结合实际问题计算的,还有改错题 第 9题,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 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要使整个路线最短,就要每段局部路线 最短,其中,从家到邮局,从邮局到书店都只有一条路线,而从书店到超市的 两种走法中,回到邮局再去超市的走法更近,从超市回家的路线中,不经过学 校的走法是最短的。在比较两条路线的路程长短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 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 较 410+125与 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二)减法 1.例1(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1)借助于云南之游的情境,一方面,为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 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 如,昆明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是三塔、丽江是玉龙雪山。教师在教学时 也可以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2)三个插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图中给出三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及 昆明到大理、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第二个图给出故事的具体情境,这是不涉及到 时间、速度的最简单的行程问题,给出了出发点、终点、此刻位置、相对距离等要 素,很自然地提出问题。第三个图是一个线段图,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种方 式。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种条件(如行走的方向、昆明到大理和丽江 的路程、求的是什么,等等。) (3)也是先估算再精确计算。教材上只是给出一种估算的策略,实际教学 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如 520-150。 (4)笔算的详细过程教材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退位减法 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和加法一样,教材上也没有借助直观的操作和动态的退位过程图来帮 助理解算理。 2.P23“做一做” 可以提出各种问题,加法和减法都可以。 3.例2(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减) (1)在例1的基础上改变数据。 (2)教材上只列出竖式,具体计算让学生自己完成,编排意图同前,都是 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解决计算问题。 4.例3(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 在这儿,教学的重点不是连续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被 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技巧,在这儿不作重点讲解。重点是体现算法多样 化的思想,教材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并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法。 5.练习六 编入了连减、加减混合的题目,如第2、3题。 第 6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考虑三个点相对位置的不同可能情况,根据 小明家、小红家在学校的同侧或异侧,可以分别列出减法和加法算式。 (三)加减法的验算 1.主题图 提供了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零两个 问题引出例1、例2的内容。 把加减法验算同时放在加法、减法后面编排,有利于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 的认识,并且验算的方法也可以更加多样。 2.例1(加法的验算) 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三种: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 另一个加数)。 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 3.例2(减法的验算) 同例1,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两种: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减数 等于被减数)。 4.练习七 第8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如学生可以提出某两种商品总价是多少,某种 商品比另一种商品贵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现开放性,如解决小精灵提 出的问题时,第一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 第二个问题。 (四)整理和复习 1.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 2.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复习。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体现开放性。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计算。 教学时,要从实际问题出发,让学生产生解决计算问题的欲望。教学时可以 利用教材上的题材,也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情境。 2.放手让学生探索,自己完成计算任务。 要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运用迁移类推能力,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交流、 讨论,自己解决计算问题。 但有一点也要注意,如果学生掌握起来有困难的话,还可以借助直观帮助 学生理解算理。虽然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算理不难理解,但学生在学习时 还是很容易出错,教学时还是要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