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0:12:10
安度盛夏“十防” 思品政 一年级.doc(22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0 0 类别 : 其他
安度盛夏“十防”   一、“防中暑”:炎夏酷暑高温易中暑,特别是那些长期卧床,整日生活在通风条件 不好环境下的老弱者。老年人中暑与年轻人中暑不同,常表现为懒言少语、目呆食滞,类 似昏迷,与腔隙性脑梗塞症状差不多。治疗原则是,应立即将患者转到通风阴凉处,吃些 祛暑热的药,喝点冷饮,平卧片刻,中暑症状可除。   二、“防热中风”:脑中风不仅数九寒天发生,三伏天也是脑中风高发季节。老年人 体内水分比年轻人少约 1/3,大量出汗血液本来已经很黏稠了,还不觉得渴,不及时补 水,最易出现血栓,若脑部血管被堵住,大脑缺血,即会发生“热中风”。据统计,90% 的脑中风患者患有高血压,所以有高血压的患者夏天更应及时经常补水,脑中风多发生 在上午八点钟左右,晚上睡觉前,半夜尿尿时。早晨起床后,都要注意喝点水。生活上不 可因怕热而贪凉,使用空调机应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 7—8摄氏度,尽量减少进出空调 房间次数。用电风扇更不宜长时间直吹身体,出汗多时最好还是用手摇扇,以确保平安。   三、“防病从口入”:夏季高温湿度大是细菌大量繁殖季节,有些熟食在 30℃时放 4 个小时左右,细菌就会繁殖数倍多到上千倍,就是放到冰箱里的熟食,吃时不回锅消毒 也易引发肠炎痢疾。所以夏季更应注重饮食卫生。吃凉拌菜如凉拌黄瓜、西红柿、豆腐、粉皮 时最好都用开水略焯一下,要多加些葱、姜、蒜、醋,因为这些调料食品不仅能调味儿,更 有灭菌作用。   四、“防漏肩风”:漏肩风俗称肩周炎,多发生暑热季节。长时间用电风扇直吹身体 或经常在长廊通风露宿,肩部受凉,最易患发此病。   五、“防掉发”:夏天有些人洗脸特别是专门洗头发时发现,掉下的头发比其他季节 多得多,这与经常长时间接触阳光有关,阳光热辐射损伤头发。所以炎夏季节外出时最好 戴顶遮阳帽或撑起遮阳伞。另外夏天吃淡食体内摄取蛋白质不足也是掉发的一个原因。所 以安全度夏不应完全吃素,也应吃点动物性蛋白。   六、“防疖疮”:夏日有些孩子的头面部、颈部、腰背部易出现“疖子”,这是细菌侵 入了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所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初起时为红肿小疙瘩,逐渐长大呈 锥形隆起。数日后其中央部位出现黄白色小脓头。疖子的危险性在于若在面部“危险三角 区”,细菌会沿着静脉逆行进入头颅,引发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危及生命。研究证实夏 季易出现疖瘩与吃糖或甜食过多有关。治疗方法是,刚出现时可用 1%碘酒涂擦,每日数 次,疖即能消退,若其中央部已出现小白头儿,用鱼石脂软膏或用拔毒膏外敷较好。   七、“防晒”:盛夏阳光紫外线强烈,若过多地接触中波紫外线,轻者易出现弥漫性 红斑,在红斑基础上还会使皮肤肿胀,起水泡灼痛。严重时还能使人发烧心悸。医学观察 证明,夏天过多接触紫外线,不但能引起皮炎,还可促发或加重红斑狼疮,出现黄褐斑 等症。因此,在 6—8月份应尽量避免阳光直晒。另外,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能促使 皮肤中的黑色素消退,日晒后最好用凉水冲洗。   八、“防手掌脱皮”:有些人一到夏天手掌就脱皮。开始时手掌潮红,隐约可见似米 粒大的小红点,发痒、微痛。三四天后白皮鼓起,摩擦而破,老皮开始脱落。两手掌对称性 出现。预防方法是,有这种病的人,夏天别用热碱性水洗衣服,也别用碱性大的肥皂香皂 洗手洗脸,多用些润肤油。   九、“防脚受寒”:夏天光脚走路的人多,若不注意脚部保暖也易引发疾病。我国古 代名医孙思邈,早在 1400多年前就提出要“足下暖”的科学见解。根据经络理论,足部受 寒会影响内脏,引起胃痛、腰腿痛、男子阳痿、女子行经腰痛、月经不调等症。现代医学研究 证实,脚距心脏最远,供血最差,脚部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所以脚掌皮肤温度最低, 极易受寒。脚与上呼吸道黏膜有着密切神经联系,脚一受寒就能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黏 膜收缩,纤毛摆动变慢使抗病力下降。此时潜伏在鼻咽部的病毒病菌就会乘虚而入,引起 感冒等症。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后,会引起血管收缩,导致血管舒张功能失调,还会 诱发肢体部位的动脉痉挛、关节炎和其他风湿性疾病。   十、“防水瘊子”:水瘊子医学上叫接触性过敏性皮炎,或传染性软疣。祖国医学还 管这种病叫“鼠乳”,是夏季易发生的一种皮肤传染病。公共浴池、公用浴巾、公用的储衣 室都易染上此病。夏天人们穿衣少,特别是女孩子爱穿短裙子,在公共汽车上若对方有这 种病,刚坐过的地方你又去坐就能染上。本病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年,潜伏期 2—3周,因痒 搔抓易感染。治疗此病一般是在局部消毒后将软疣小体取出,再涂以碘酒。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