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月儿明又圆
教学目标:
了解家乡的风俗人情,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为家乡的发
展做力所能及的事。
设计思路:
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是一个温馨的节日,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宝典,寄托了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这个日子里,人们用各种活动来表达对过上祥和、富裕、快乐生活
的意愿。小学生在这样的场景中,既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熏陶,又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和变
化,是培养他们积极愉快的生活意识的经典素材。本课题活动通过设计华侨伯父归来,合
家团圆过中秋,和伯父参观家乡等生活情节,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的风俗、人情、特产以及
家乡的发展和变化,培养学生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主要体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道
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对自然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等
内容。
意图说明:
一幅气氛浓浓的赏月图。借赏月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典故,探究月圆的自然现
象,并从神话故事引出现代人载人飞船旅行月球及太空的科学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科学、
探究科学的情感。教学活动中,关于月亮的传说和故事可让学生自己收集、讲解。注意图中
小女孩的体温,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了解关于人类探月的科学故事,以及关于月球的科
学探讨话题。
中秋节到了,华侨伯父归来,全家人团圆吃月饼。在课文第一幅图景中,教师和学生
一起探究中秋节的意义和来历,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中秋节;伯父归来可作
为教学活动是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说说家乡仲秋节的文化,如相关古诗等,广东可结
合广式月饼的品种、包装、广告等进行教学活动,课文这的小设计活动可分组进行,主要
是说说、画画。也可以是参观月饼专卖柜台。
丁丁和伯父一起在家乡游览。本图呈现了广州的变化新貌,变化包括物质变化和精神
文化变化的两个方面。意在引导学生探究自己家乡的发展面貌,教师可联系当地有关部门,
组织学生进行考察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的变化。
要特别注意课文的第 18页图中“60岁以上的老人优惠”字样,它代表性地反映了社
会生活中精神方面的变化和进步,此外,一些地方的公园开始向市民免费开放,希望工
程等都应归于社会文明的进步。
考察家乡的风景名胜。教师不必作向导性引导,可任由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总结,结
论不在乎正确与否,而在于学生了解考察的过程。对一些文物古迹,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设
计一些保护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第 19页内容可以让学生先做,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我心中的月亮
1. 收集、整理关于月亮的故事、诗歌和科学知识。
2. 2.组织学生开展一个关于月亮的演说活动。
3. 画一个我心中的月亮。
4. 科幻:月球上的生活设计。
活动二 中秋节剪影
1. 收集、展示中秋节活动的图片资料(包括食品盒、玩具等)。
2. 我实际的中秋节活动的用品。
3. 绘画:中秋节的愿望。
活动三 说说我的家乡
1. 调查(组织或是自主)家乡的风景和特产。
2. 我最喜欢的家乡的事物(桥、植物、建筑物、风俗活动等)。
3. 家乡的名人。
4. 家乡变化最大的地方。
教学评价要点:
1. 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合假团圆的节日。
2. 了解家乡中秋节的名胜古迹和建设成就,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
3. 了解家乡中秋节的风俗和庆祝活动。
4. 能用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5. 对生活和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