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央。1952年开始兴建,1958年竣工。碑的建立是为了纪念自
1840年至 1949年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人民英雄。整体碑高 37.94米,碑基面积约 3000平
方米,碑身是一块整体花冈岩巨石,高 14.7米,宽 29米,厚 1米,质量 103吨。纪念碑
的四周绕着两层汉白玉栏杆。整个建筑庄严肃穆,布局合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在碑身
正面(北面)有毛泽东的亲笔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身背面(南面)是由毛泽
东起草,周恩来题写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
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
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碑座的四周,精巧地镶嵌着我国
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帝、反封建的 10幅巨大浮雕,这些浮雕反映了我国革命人民艰苦奋斗、
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历史英雄事迹,其反映的内容为:
东面浮雕有两幅:北面一幅描述的是《鸦片战争虎门销烟》,画面反映的人物适宜,
疏与密安排合理,形式与艺术技巧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反帝、反鸦片的意志,表现出了人
民群众支持林则徐销毁鸦片的爱国行动。南面一幅是描述《金田起义》,画面体现了太平天
国武装起义的情景,广大农民从广西桂平金田村奋起冲杀,妇女、儿童都参加斗争的场面,
表现了农民反抗清王朝的忿怒感情。
南面浮雕有三幅:东面一幅是描述《武昌起义》,画面有新军进攻两广总督府,正在
燃烧的总督府名牌,新军脚踏清王朝的龙旗,表现了人民冲击封建制度的伟大气魄。当中
一幅是描述《五四运动》,背景有天安门、华表,有爱国学生义正辞严地在演说,有不同职
业的听众,反映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意义。西面一幅是描述《五卅运动》,画面
表现了上海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的大游行场面,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为争取自由、民主
和解放的英勇献身精神。
西面浮雕有两幅:南面一幅是描述《八一南昌起义》,画面是南昌起义之夜,有指挥
者检查起义军,有起义士兵整装待发,体现了武装起义必胜的信心。北面一幅是描述《抗
日游击战》,画面有游击队员出没高粱地青纱帐和老百姓、民兵抱地雷的场面,真实地反
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北方军民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情景。生活气息浓郁,使人倍感
亲切。
北面浮雕有三幅:中间一幅是主幅,内容是《胜利渡长江》。旁边两幅分别为《支援》和
《欢迎》,是配幅。三幅画面构成一体,反映了我国人民解放军在广大群众的支持下,横渡
长江消灭国民党反动派,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的雄姿。中间画面有千帆渡江,尖兵冲滩,
指挥员登陆,船如把舵。《支援》的画面是男、女民工支前。《欢迎》的画面是男、女群众挥动
旗帜的热烈场面。
整个浮雕是一部很好的近代史教材,它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
是千百万革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正是前辈们的流血牺牲,才换来了今天中华儿女
的扬眉吐气。使我们的民族立于世界之林。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表彰了人民英雄们光芒万丈、千古不朽的功绩,表达了全国
人民对革命先躯的敬仰和缅怀,英雄们将永远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