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传  者 : 智乐园资源
单      位 :
上传时间 : 2017-07-14 10:20:56
让学生爱上日记 思品政 三年级.doc(25.5KB)
  • 浏览 : 0
  • 下载 : 0
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0 0 类别 : 其他
让学生爱上日记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批改作文,但他的学生作文却写得很好,其中的奥秘之一便是 鼓励学生多写日记。日记,是一种常见的练笔方式,也是一种常用的作业形式。为此,许 多语文老师都钟爱它。但小学生写日记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对我校四年级 248个学生做了 一次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喜欢写日记的只有 45人,不到 10%。在其余 203名不喜欢写日 记的学生中,有 67人觉得“日记没什么可写”;有 119人认为“日记这种作业没意思, 老师批改日记也是一个‘日期’加一个‘阅’”;另外的 17人觉得“写日记是一种负担, 无奈地记着每天的吃饭、睡觉、看电视”。我认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绝对不是我校个别 现象。   我本人对日记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从初一年级至今,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良好习 惯。可以说日记真成了我生活的必需品。可对这一调查现状,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怎么办? 我们总不会傻到让“日记”消失吧?我们也不会无知到就这样让“日记”永远成为学生 的负担吧?面对自己十几年来的日记“结晶”,我决定现身说法。首先,我把我所有的日 记本都搬上讲台。然后,我用一节课时间选读了我学生时代的日记。最后,我颇有感触地 告诉我们,这些日记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它似照相机般摄取了我生活中一个个美丽 的瞬间,每当我读这些日记的时候,往事会一幕幕浮上心头,仿佛我又回到了那个时候 ……学生被我的日记感动了,或者说被我的一大摞日记本震撼了。从此,我便用自己写的 日记和自己坚持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感染学生。   一、指导日记要“动之以情”,让学生对日记产生“好感”。   我利用每天的晨会课让学生来读我上一天所写的日记。于是,日记也成了我每天的作 业,而且我的每一篇日记我都精心选材,因为我担负着“改变日记现状”的重任。首先, 我用我的日记让学生明白,日记记录的是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所以我 的日记有时是课堂上学生的一个精彩的回答;有时是上学路上的一道风景;有时是家里 饭桌上的一次闲聊;有时看书后的一些体会;有时是一个电话……我的日记让学生感动。 这份感动源于我的持之以恒,也源于我日记里的点点滴滴。我的日记彻底改变了学生对日 记的看法,也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日记内容。父母的叮咛,一个过客,一张照片,一个眼神, 一次活动,一个想法……嬉笑怒骂都被学生写进了自己的日记里。我告诉学生,写出自己 的见闻、经历、想法,任凭挥洒,日记就这么简单。“原来,这就是日记。”学生深有体会 地说。   最让人感动的是学生写校运会的日记。运动会的程序依旧,运动会的场面如故,但同 一素材的学生日记却大变样。一篇篇日记摄下了一个个“感人”的镜头;有人写陈红摔倒 却勇敢地站起来继续比赛的场面;有人写拉拉队助威呐喊的情景;有人写曹巍为未能拿 到奖次而伤心落泪的镜头;有人写生活委员那忙碌的身影……原来那如记事录般记录运 动会进程的日记不见了。一篇篇日记就是生活中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学生不但学会了写 日记,也学会了发现生活中美丽的细节。我们的生活总是值得让人感动。与此同时,每天 的晨会课不再只读我的日记了,许多学生都愿意让大家分享自己日记里的那份感动。于是, 我班的晨会课便成了日记交流的“黄金时间”。渐渐地,同学们对日记也都产生了好感。   二、批复日记要“一往情深”,让学生对日记结下“情缘”。   我对学生日记不规定天天上交,但规定每周三是学生的“日记日”。那一天必须人人 上交日记,其它日子学生自愿上交。面对学生上交的日记,我都认真阅读,用心批改。我 始终认为,学生写日记好比网络论坛上的发贴,我们发帖以后最盼望的就是能有人跟贴, 如果一个发出去总是无人问津,相信你也不会默默无闻地一直干下去的。故教师改日记的 方式与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写日记的态度。教师在学生日记之后有质量的“跟贴”是学生 坚持日记的强大动力,只要学生写了,我们就得认真“跟贴”。哪怕学生写得一无是处, 我也照样“跟贴”。此时的“跟贴”,我既不鼓励也不批评,我会把他所写的,照他的思 路组织语言重新写一篇,让他学会反思。学生会在其中感受到许多,学会许多。至少不会 让学生觉得写日记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任务。   批改日记要注重感情交流。批改学生的日记要努力发挥语言传情达意的工具作用。用 审视的眼光、客观冷静的态度写出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太爱看,它本应具有的评价、诊断、导 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少作用。我采用第二人称的方式和情感化、个性化、诗意化的语言给学 生留言,在学生的日记本里与学生倾心交流。于是,日记成了我和学生交流沟通的“留言 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起了有效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强化作用。学生 不仅爱看,而且“百读不厌”。“留言”的内容可以是:(1)回应学生提出的某些问题; (2)和学生一起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3)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4)暗示日记 中的某些不足;(5)倾吐烦恼,让学生感到你很信任他,进而亲近你。和学生日记沟通 过程中,还可以施加一些针对性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从而真正达到“教书传道授业解 惑”的效果,更容易让学生敞开心扉喜欢你、接纳你。这种注重感情交流的批语,缩短了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了老师和学生在写作上的互动,这种亲和力使学生得到极 大的鼓舞。越来越多的孩子把日记看成是与老师亲切交谈的信息通道,越来越多的孩子愿 意通过日记与老师谈心。从这个角度来说,写日记是一种精神需要。   三、日记展出要“乐在其中”,让学生对日记播下“爱的种子”。   1、赋予日记以新的形式。会写日记了,学生也讲究起日记本了。他们不再把写满“感 动”的本子弄得破破烂烂的了,他们开始懂得珍藏了。于是,我引导学生赋予日记以新的 形式。我们开始为日记本起名字了。如“心语小屋”、“成长驿站”、“朋友档案”、“我的 发现”。   2、开展丰富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有人说,日记是个人隐私,不能公开。但我们都很 乐意通过日记的形式与人分享,和人分担。所以,我又开始策划“让学生在日记中体验成 功”的方案。决定开展丰富多样的日记交流活动。(1)班内交流。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 读学生的好日记;有时让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 个人教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日记,听后或读后交流不同的感受。(2)班际交流。把学生组 织起来到兄弟班级宣读自己的优秀日记,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体验成功。   3、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校报是学生发表日记的主阵地,同时也帮助学生向校外投稿。 每发表一篇我都大力表扬,肯定他们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鼓励其他同学:他们能发表, 你们一定也行!不仅调动了发表日记的小作者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其他同学的写作积极 性。班上的小朋友把写日记看成是展示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一个个想写、乐写。但发表的日 记仅仅占个人日记总量的很少的一部分,每个孩子都有不少好日记本来不及和没有机会 发表,怎么办呢?   4、打印成册,创建作品专辑。我想,要让孩子感受收获的喜悦。好的东西就应该保留 下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我就让孩子挑选自己的优秀日记,发动班干部与家长, 把这些学生的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创建班级主题刊物。挂在班级的图书角上让学生轮阅。 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学生制作自己的个人作品专辑。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秀日记变成了 铅字,漂亮、工整地从打印机打出,再配上美丽的插图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我奖励每 一个做出作文专辑的学生,发表扬信鼓励他们,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借阅、讨论、 评议。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这样的日记不再是痛苦的应付,而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它似照相机摄取了孩子们生活中 一个个美丽的瞬间。学生在日记里感受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成功。现在,我的学生不再害 怕写日记,有的还自备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日记本,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真正爱 上日记件很困难的事,因此,我们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即使费时很多,也要去努力, 只要学生爱上了日记,我们语文教学便意味着成功。
标签: 无
更多
预览本资源的用户最终下载了
资源足迹